传承中华文化,拾忆桂飨遗剧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2023年7月6日,桂林航天工业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团成员跟随总书记的步伐来到桂林市东田村走访调研。桂剧是广西主要的地方剧种。它有比较悠久的历史,约在明代中叶便开始发端。明末清初广西已有昆腔,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相互融合而形成以弹腔(即皮黄)为主的高、昆、吹、杂等五种声腔艺术的桂剧。
2006年5月20日,桂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37。团队成员采访桂剧团团长
从本次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1、传承人缺失
随着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的年轻人为了生存不得已外出打工,导致了没有人来传承桂剧,现在就只有老人在学习了。
2、资金扶持力度太渺小
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桂剧传承人们很难开展活动,他们唱戏所需要的服饰道具的价格都比较昂贵。
3、社会关注度太少
在当代社会人们很少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走向,大多数人沉迷于网络短视频,导致桂剧流量缺失,缺少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