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团队成员早早集结于南京市中心,踏上了前往纪念馆的行程。途中,讲解员讲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历史背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通称:江东门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于1985年8月15日建成开放,占地面积120000多平方米,馆内文物史料20余万件,是中国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的三十万蒙难者,为了对人民、对后代进行教育,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纪念馆在原馆的基础上三次扩建完善,2015年12月7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新馆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产生了重要影响,人们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认知不断深化。

图为馆内展览
抵达纪念馆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首先参观了纪念馆的外观,纪念馆是一座绿色建筑,建筑庄重肃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团队成员了解到纪念馆分展览集会区、遗址悼念区、和平公园区和馆藏交流区等4个功能性区域,纪念馆记载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追忆了遇难者的生平。踏入馆内,团队成员跟随展览的脚步,从文字、图片、实物展示中看到了那场令人心碎的历史悲剧,看到了惨无人道的暴行,看到了被侵略者践踏的人性尊严,所有的展示,向我们阐述了那段历史真相,团队成员参观时纷纷表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向往和平!远离战争!”。随后,团队成员参观了纪念馆的展览集会区史料陈列厅,展览展示了大屠杀期间世界各国的反应和援助行动以及南京市民的抗日救亡活动,之后,讲解员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大量的遇难同胞遗物和珍贵的历史照片,包括那些遇难同胞的遗照和口述历史的证词,讲述了更多南京大屠杀的细节和史实,团队成员对那个时代的抗战精神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参观完馆内展览后,实践团队前往烈士纪念碑和纪念广场。在纪念碑前,实践团队庄重肃穆地举行了默哀仪式,向遇难同胞们默默致以最深切的哀思和敬意,整个纪念馆氛围异常庄重团队成员认识到珍惜和平的重要性。之后,实践团队与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幸存者们已经年事已高,但他们依然坚强,他们的口述让现场气氛更加凝重肃穆。团队成员静静地聆听着,感受到那段历史给幸存者们带来的深深伤痛。幸存者们一遍遍叮嘱她们要珍惜和平,珍爱生命,不要让历史的悲剧再次上演。这些真挚的话语深深触动了每个在场的人,激发出更加强烈的反战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参观之后,实践团队进行了一次座谈和谈论环节。通过对参观学习的感受与思考的记录更好的总结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收获,其中一位团队成员就寻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发表自己的感受:“此次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历史的重量和责任,我在纪念馆中深切感受到了保卫和平的重要性,更明白和平的可贵和虚无,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和平时光,弘扬友爱、互助、公正和勇敢的精神,并为实现一个更美好、更和谐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未来,实践团队计划继续开展类似的寻访活动,深入了解更多的历史事件,通过实地寻访和交流,传承历史记忆。同时,实践团队还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包括社交媒体、新闻报道等,向公众传播历史真相,增强社会对和平的关注。此外,实践团队还计划与学校合作,推动南京大屠杀的教育和研究工作,使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加强对和平的追求。本次活动得到了众多的支持,实践团队相信通过她们的努力,能够将和平的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并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