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该团队依托新闻与传播专业优势,以江苏长江文化为调研脉络,从传播力的视角考察长江江苏段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在主流媒体的传播现状,并提出增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传播力的对策与路径,“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用青年学生的力量,助力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传承与传播。
在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老师的指导下,团队基于产学研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理念先后到南京市的维赛客、睿悦元宇宙企业、扬州市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广陵古琴社团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考察访谈,并广泛搜集学习有关长江文化的各类文献,对长江江苏段代表性的物质和文化遗存进行梳理总结。在线上会议中,团队提出从“增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传播力”这一命题的子概念出发,提炼出江苏长江文化传播力提升的核心要素与变量。团队成员分工协作,通过研究有关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传播的优秀案例,依据多层次概念维度,形成了测量长江江苏段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传播力的科学指标体系。团队深入研究江苏长江文化中适合主流媒体传播的重点内容,依据传播力指标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文本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江苏长江文化的传播现状展开系统调研,并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工具对江苏长江文化符号在主流媒体的报道数据进行统计。同时,团队成员深入研究数智化赋能江苏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方法途径,成立“国家文化公园元宇宙数字场景建构”融创实践工作坊,综合运用现代信息和传媒技术手段,加强江苏长江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弘扬。
团队成员表示“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同学们通过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在学中干、干中学,一方面深入了解学习江苏长江文化的历史机理、传承脉络与时代价值;另一方面从江苏长江文化的内涵特征、价值阐释、传承弘扬三个维度深入研究其传播力、影响力、感召力,持续不断地将江苏长江文化资源创造性地转化为涵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动能,充分激活江苏长江文化的历史资源禀赋,助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高质量建设,将长江文化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