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曲园学子寻访红色革命根据地,赓续沂蒙精神

曲园学子寻访红色革命根据地,赓续沂蒙精神   
为追溯沂蒙红色记忆,深刻体悟沂蒙精神,7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热血长歌赤子心”红色精神寻访团走进山东省沂水县,开展“赓续沂蒙精神”主题实践活动。
 
探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体悟红色革命精神
7月7日上午,寻访团成员来到位于沂水县夏蔚镇王庄村的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正对着大门的是“派兵去山东”五个雄劲有力的大字。院子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仿佛穿越时空,承载着那段可歌可泣的斗争岁月。
在探寻的开始,讲解员对团队成员介绍说:“1938年12月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升格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负责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党组织和各项工作。1945年9月19日,与华中局合并组建为华东局。”团队成员充分了解了分局的前世今生后,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来到了革命先烈们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
团队成员们先后参观了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和社会部的工作室。这些部门工作室、展览馆里陈列着文件印刷器材、战斗武器、通讯设备、小油灯、收音机和泛黄的老照片。这一张张照片,定格一个时代,一件件展品,一个个故事,都触动着团队成员们的灵魂。他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期的青年,要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把红色精神永远传承下去,不断从革命先烈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
 
走进《大众日报》创刊纪念地,感悟精神家园
7月7日上午,团队成员来到沂水县云头峪村,走进《大众日报》创刊纪念地,在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中了解到,《大众日报》于1939年1月1日创刊,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在烽火硝烟的年代,报社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出报,通过夏蔚、坦埠邮局分发各地,578位大众报人在战争年代为革命,为报社伟大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直到1939年夏,日本侵略军“扫荡”沂蒙山区,报社撤离。可以说,诞生于沂蒙大地的《大众日报》,与人民群众有着说不尽的鱼水深情,也是沂蒙精神的生动阐释。
在参观了《大众日报》创刊纪念地后,团队成员们都深有感触,对当时不畏牺牲的大众报人满怀钦佩、敬畏之情,也更深刻地感悟到了大众报人的精神家园。寻访团团长孙菁表示,当代青年人也应该学习大众报人身上的奋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开展“赓续沂蒙精神”会议,总结学习沂蒙精神  
 为总结并进一步加强团队成员对沂蒙精神的理解,7月7日晚,寻访团团长孙菁组织了一场主题为“赓续沂蒙精神”的线上会议。会上,团队成员就自己参观红色革命旧址的感受和对沂蒙精神的理解踊跃发言。
 其中,团队成员孙雪茹认为,沂蒙精神的主要内涵是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而寻访团团员王润新认为,沂蒙精神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岁月里,无论是战争年代的“红嫂精神”,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厉家寨精神”,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开发区精神”“九间棚精神”“沈泉庄精神”“兰田商城精神”等,沂蒙精神都能随时代一起脉动,不断汇入新的时代内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会议最后,团长孙菁总结了成员们的发言,对沂蒙精神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并对成员们对沂蒙精神的学习表示肯定。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热血长歌赤 子心”红色精神寻访团收获颇多感悟,而伟大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也会一直指引队员们勇往直前,助力个人进步,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

凝心聚力助振兴,为激励大学生积极响应实施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状,传承乡村振兴精神,深入贯彻十九大思想,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