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改革”共发展,“两山”理论促和谐
进入放牛村,队员们在“两委”退休老党员谢阿姨的带领下参观产业、一览村貌。

“从前的养猪场,饲料流到路两边淹没了树,破坏了生态。今天的这些设计,不仅漂亮得新颖,尤其对环境是友好的。”队员们注意到现在牛村民宿林立,设施完备,满足消费者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到了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兼顾,更实现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
在村委会办公室,谢阿姨也同队员们分享基层治理的经验,提出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将“组织力、治理力、发展力”融合并举,有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更要在服务建设中“俯首甘为孺子牛”。
志愿融合显风貌,文明先行铸乡风
在村史馆内,照片和物件记录着放牛村的来路。队员们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对村子的发展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据了解,放牛村着力构建“社工+义工”的志愿服务模式,将辖区内有共同爱好的群众整合起来,在乡村舞蹈、合唱、盆景制作等兴趣爱好小组的基础上,组建了6支便民义工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文艺演出、法治宣传等活动。
同时,党员带头传播孝老爱亲、勤劳守信等崇德向善理念,引导村民达成共识,形成了符合村情实际的村规民约。通过设置村民文明荣誉榜、开展“立德”“评德”“颂德”评选等,进一步孕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目前,放牛村形成了美丽乡村、文明劝导、科普宣传、产业致富4支乡村文明建设小分队。在采访村民的过程当中,林场护林员老伯伯在描述自己对村子发展变化的感受时说道:“现在村里发展给我的感受就是好,生活更丰富、更舒心了。”
7月11日下午,队员们和村中的孩子们在放牛村幸福广场组织汇演式宣讲,通过歌舞、快板、小品等形式将二十大精神、惠农政策和反诈知识传达给村民们,获得了一致好评。

一村一品筑根基,统筹规划显担当
7月12日,实践队员来到中华村,村口“中华糯小米”的墙绘吸引了队员的注意。据党总支书记辛飞介绍,2017年,中华村被国家农业部列为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谈到中华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发展优势时,辛书记强调发展村级产业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中华村糯小米已有500年的种植历史,当前是中华村的主导产业。在发展之初,面临着缺资金、缺经验、缺设备的问题。村“两委”通过召开招商引资洽谈会、学习专业食品加工企业经验、启动小米标准化种植等方式,筹集资金并成功加工两款小米深加工产品,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户和村集体经济收入。

通过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进乡土中国,了解两个村庄乡村振兴发展现状,总结不同村庄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通过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紧密结合,队员们明白了广大青年应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和美乡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谢荧荧
拍摄:谢颖
拍摄:谢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