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宜居环境助力发展,生态建设赋能振兴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属于关键环节。为全面了解乡村社区在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方面的现状,体悟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小海螺青春志愿服务队于2023年7月22日走进青岛市城阳区云头崮社区,围绕社区卫生情况开展走访调研,通过切实体验垃圾分类过程,有效推进垃圾处理工作走深走实,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走入云头崮社区,坐落于核心区域的智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吸引了实践队员们的注意,深入了解得知,收集站是由政府委员会与环卫部门合作配备,每天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日常清运,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垃圾分类服务。站内配置有不同类别的垃圾桶,每个垃圾桶上都贴有明确的分类标识,包括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其他垃圾等,方便居民辨识投放。此外,社区还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旁设立了专门的宣传栏展示垃圾分类知识和技巧,有关人员定期在站点设置垃圾分类咨询台,为居民有关垃圾分类方面的问题提供指导与帮助。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
当地居民对于新设立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大力支持。受访居民刘女士表示,收集站使日常垃圾分类更加便捷了,也能更好地保护社区环境。“之前社区里都是统一的绿色环保垃圾桶,现在变成了这种多类型的分类回收垃圾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一些废弃物就可以根据类型扔到相对应的垃圾桶中了。” “垃圾分类做好了,垃圾堆放问题也改善了,不仅美化了环境,连道路都变得整洁开阔啦!”在对话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在社区政策带动与宣传引领下,居民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得到明显的提高,也深刻感受到了垃圾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图为社区干净整洁的道路环境。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的建设为乡村振兴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垃圾分类公示栏的设置则是当地政府营造宜居环境、推动垃圾分类实施的又一亮点举措。通过对各类垃圾的收运单位与收运时间、责任人职责、监督机构的公示,使得广大居民真正了解到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相关处理措施,使他们能够自觉参与其中,共同维护环境卫生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再利用”。去年以来,社区还坚持以鼓励居民在社区环境卫生工作中争先锋、做表率,用“红黑榜”制度为“小口”切入,着重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个人,从而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图为社区垃圾分类公示栏。
在广泛了解当地垃圾处理方式与社区卫生情况后,实践队员也跃跃欲试,想要亲自体验垃圾分类过程。在相关人员的讲解与宣传栏的科普下,实践队员们戴上手套,将混合的废弃物细分成瓶类、快递盒、纸张类、其他类、易腐烂垃圾、有害垃圾等8类,并分别投入相对应的垃圾桶中;同时,通过入户发放宣传海报与志愿手册,组织和发动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争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践者、宣讲者、推动者、监督者。实践队员还将继续通过线上宣讲的形式和设计宣传广告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垃圾分类准确率,引领更多居民亲身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实践队员们在调研中发现整洁的生活环境是人们生活舒适的基础,垃圾分类对于守护乡村生态文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从最基础的行动上响应垃圾分类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当代青年学子的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维护环境之美,尽绵薄之力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曲阜师范大学小海螺青春志愿服务队合照。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