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苏大学子“三下乡”:共享理念助乡村振兴

       2023年7月1日,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休“憩”与“共”实践团奔赴苏南各村,开启了为期7天的乡村调研活动。在此次实践中,我们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走访了包括长江村、永联村在内的7个村落,学习乡村发展的先进经验,探究苏南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财富密码”,而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江阴长江村。
    “这个真的是村吗?”宽敞的柏油马路,整齐的别墅群,绿荫大道上几位老人家正在悠闲地纳凉,这彻底颠覆了我们对“村”的认知。在采访村委会保安室的门卫大爷是否是长江村村民时,他打趣地说到:“我要是长江村村民还来做门卫啊,村里每年都发福利,发分红,别墅也是免费送给村民的,他们都可有钱的嘞。”听到这些,我们目瞪口呆,长江村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惊讶与羡慕之余,我们也更加好奇,是什么让长江村早早迈向了小康,其中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推广,这也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
1  图为长江村村民居住地实景 通讯员李漠/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长江村老书记的纪念馆——李良宝纪念馆,这也是长江村的村史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老书记的带领下,村民开始学会利用长江给予他们的财富,建造起自己的工业版图,从两座小砖窑到中国企业500强的新长江实业集团,长江村的成功密码不仅在于找到了适合本村发展的工业化之路,更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村民。
       通过在李良宝纪念馆的参观,我们了解了长江村坚持共同富裕、逐步建设美丽乡村的艰难历程。看着墙上一张张黑白的照片,又仿佛跨越历史看到了老书记带领着村民们在长江边考察调研的场景,深刻地感受到了老一辈建设者的理想信念与艰苦奋斗。我们也默默下定决心,让奋斗成为青春底色,用实干书写青春华章,为国家发展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
2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李良宝纪念馆 通讯员李漠/摄

       仲夏时节,村里漫步,引入眼帘的参天大树和各色花草让我们心旷神怡。在感受乡村自然之余,我们开展了调研工作,对当地村民进行随机访谈,从微观地层面详细地了解了村民的发展情况。即使是在骄阳似火的7月,当老乡们得知我们是前来调研学习的大学生,无不热情地回答着我们的问题,甚至有人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详细了解了长江村的发展历程、惠民政策、创新优势以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日后研究村落发展模式、指导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生长于斯的长江村村民无疑是幸福的,滚滚长江赋予了他们一路向前、永不停歇的精神动力,一个个码头如雨后春笋般伫立在岸边,世界各地的商船开始在这里停留,无数的工业产品随着江水前往世界各地,让世界知道在中国长江边上有一个传奇村庄叫长江村,有一批传奇村民叫长江村村民。被问及长江村的致富秘诀,村民们脱口而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3  图为团队成员在了解长江村发展历程 通讯员李漠/摄

       民族要复兴,乡村要振兴。我们团队的成员大都是在城市中长大,对于乡村这个概念既熟悉又模糊,它可以是鲁迅笔下的未庄,可以是陈忠实笔下的白鹿村,也可以是刘亮程笔下的黄沙梁村,似乎在中国传统乡土文学中,村庄的形象总是与贫穷,蒙昧,封闭挂钩。然而,当我们切切实实地站在长江村,看到村民们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时,除了颠覆了对村庄的认知,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中国乡村发展的潜力与希望。
       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振兴并不是什么不可完成的任务,它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身边。纵使知道我国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许多偏远山区的村庄仍然十分贫穷落后,但我们仍然有信心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未来,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休“憩”与“共”实践团将依托长江村的实地调研,探索乡村发展模式,提出普适性建议,为全国乡村发展提供借鉴!
 4 图为团队成员在长江村村委会大楼前的合影 通讯员李漠/摄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重温红色故事,再续红色基因

重温红色故事,再续红色基因

为了更好地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火燎原团队于7月15日至7月25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