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赴恩施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甘武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恩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深入了解恩施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示馆内,恩施傩戏、傩面具等富有恩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在实践团成员的眼前,甘老师向他们一一介绍了它们的历史、特点和传承情况。实践团成员对恩施傩戏的表演形式和傩面具的制作工艺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与展示馆工作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
展示馆中间的展柜里,陈列着部分非遗实物和文创产品。实践团成员询问甘老师这些文创产品销量如何,甘老师摇了摇头说不乐观,表示目前恩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在展示馆的尽头,实践团成员看到了吊脚楼的展示牌,这是他们曾在土司城见到过的一种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建筑。甘老师介绍说:“现在吊脚楼在市区已经很难见到了,在部分村镇仍保留有相关建筑,但其实际作用已经与以往不同了。”
与甘老师告别后,实践团的活动也圆满结束了。在等车的时候,他们抬头看到了外墙上悬挂的一副关于恩施傩戏的宣传画,可以看出宣传画是经过有心设计的。看到这幅画,他们再一次感叹,恩施人民和相关部门为传承和发扬恩施的文化已付出了诸多努力,他们相信,在推动乡村振兴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文化底蕴富足的恩施一定能焕发独属于它的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