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023年7月15日,“没有一个孩子生来就应该成为孤岛”团队抵达贵州省铜仁市中寨镇,通过走访、调查中寨镇中心小学中的7个留守儿童家庭,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留守儿童们的生活现状。团队走访的这7个家庭的情况尤为特殊,年幼的孩子甚至没有老人照顾日常起居,而是选择独自一人离开村落,租住在镇上。镇上的小学是附近唯一的一所小学,从村里到镇上所需跋涉几小时的山路催促着他们,在天真烂漫的孩童年纪,学会一个人照顾好自己。
掌握初步的调研信息,团队联系孩子们的家长希望取得更多信息。在取得家长同意后初步接触孩子们,调研家庭的基本请况。之后,在老师,家长,或陪护人员的帮助下记录孩子们的真实日常生活环境,了解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状态。团队在相处与交流中发现,这些平均年龄10岁的孩子展现出超出年龄的独立与成熟。8岁的小佳站在水槽边洗碗,与那张稚气未脱的小脸相反的,是她手上动作的麻利老练。打开燃气灶炒菜准备午餐、洗碗收拾是她每天的必修课,也是无数“他们”早已习以为常的生活。与家长交谈并引导家长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以及情感需求。
掌握基本信息后, 2023年7月16日,团队将孩子们聚集在一起,考虑到孩子们大多数都是自己一个人生活,父母很少有机会指导和传授一些生活上的必需技能和安全知识教育,以及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价值观的形成缺乏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全靠自己小小的身躯和不太成熟的心智,团队以安全知识普及小课堂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防溺水、防性侵、用水用电用火安全等生活中常用、关键的安全知识以及会出现在贵州的自然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冰雹的自救自保知识。
在学习生活中,由于孩子们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又缺乏父母的细心陪伴,对于课业的掌握情况有待提高,面对屋内没有一张像样书桌的窘境,孩子们只能拿着作业本走出室外,在街巷边趴在长椅上借着天光完成课业。2023年7月17日至19日,实践团队进行了家庭作业辅导工作,团队对孩子进行连续的作业辅导与思考引导,解答孩子们在日常学习生活的困惑。通过讲故事、做游戏、视频观看、动手实践等方式引导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鼓励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父母的外出和爷爷奶奶年迈和上学地点的遥远而不得已独立生活的留守儿童们缺失了很多物质条件甚至是爱。生日——别的家庭一家团聚庆祝之日,他们的家人也无法回家相聚。于是,团队成员借其中一个孩子的生日,带领留守儿童们一起过了“集体生日”,想弥补家人无法陪伴的缺憾。灯光熄灭,孩子们挤在小小的出租屋里,彼此陪伴着唱着生日歌盯着蛋糕上的烛火,许下了心中的愿望。这一双双亮晶晶的、充满希冀的眼睛就像孤岛上的灯塔,一闪一闪,散发出暖意与希望来。
一个团队的力量是薄弱的,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而父母留在孩子的身边最根本的是经济的保障。2023年7月19日,团队向当地乡镇府反应中寨镇留守儿童问题,分享团队所掌握的留守儿童家庭信息并积极配合乡政府展开调研工作,协助乡政府对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情况深入了解。与此同时,团队撰写文章,发表公众号,希望用文字的力量告知世人留守儿童问题,山区经济发展问题,呼吁更多的大学生利用假期帮助留守儿童,甚至来到山区为山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即使不舍,团队也要和孩子们说再见了。2023年7月20日,团队成员写给了每位孩子一封信希望能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一点痕迹。并出资购买了绘本和书籍赠与孩子们,进行了告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