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途中见山上树木葱茏,山下绿树成荫,村庄错落有致。盛夏阳光散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散在茁壮成长的麦苗上,散在辛苦劳作的农民脸上,绘就一幅宁静迷人的乡村画卷。
采访模范人物,感悟振兴力量
实践团成员寻访了几位乡村振兴的模范人物,在深度学习这些人在乡村振兴中勇当先锋的事迹和精神后,切实感受到红色基因传承的现实意义。在光山县的诚信实业公司,劳模陈勇讲述起自己艰难坎坷的创业故事:在创业初期承包大片荒山,前往外地求取优质茶苗,带领乡亲们开垦荒山、种植油茶、在劳动中创造财富,让山沟沟里也长出金果果,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乡村振兴在实践中不断取得突破。
在金寨县政府,实践团成员与“中国好人”周玉梅对话。谈及她放弃上海发展机会重返家乡的经历,周玉梅表示,自己曾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受资助完成学业。前往上海发展后,她仍铭记对爱心人士的感恩之情,担任了太平村新村民党支部副书记,热情地为村民们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工作。她更没有忘记家乡有许多和曾经的她一样面临失学困境的孩子们,巧妙地利用网络平台发起爱心助学活动,募集资金帮助家乡家境贫寒的孩子们,改善山区恶劣的办学条件。
应家乡公益组织和相关部门邀请后,她在2016年重返家乡金寨,全身心地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事业中,在金寨县希望公益服务中心任职。在金寨县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她建立起面向全国的爱心服务网络,推介带动社会爱心物资及资金的募集;创新了公益活动的形式内容,主持实施金寨县的雏鹰计划等项目;组织并参与各种志愿活动,协助开展数百次公益捐赠活动……
座谈基层干部,献策青年活动
为深入了解当地的发展情况、党和政府的人才引入政策及具体举措,实践团成员前往光山县人民政府、金寨县人民政府,与基层干部展开座谈。
据光山县团委杨书记介绍,在全面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人才供求矛盾更加凸显,乡村对人才的需求愈发急迫。光山县政府对此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包括向大学生群体推行“青鸟归巢”志愿活动。该项目以加深返乡学子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依托,为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在当地单位实习的机会,充分发挥教育的人才优势,为他们返乡建设打下基础。活动自2020年推行以来,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已扩大至3000余人。
实践团成员边听边记,适时提出针对活动内容、形式创新的改进建议,并依据“青鸟归巢 发展有我”志愿活动内容,设计“追忆电商奋斗路,奏响红色主旋律”“喜迎百凤还巢来,务工创业兴家乡”等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将实践活动的主题进一步细化,使青年人能各自发挥所长,在实践中找准职业定位、探索振兴路径。
开展特色宣讲,助力人才返乡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创造性将当下的热门元素融入收集到的乡村振兴先锋人物故事中,将它们改编成受年轻人青睐的“新”故事,创新性地在光山县、金寨县、南昌市开展红色快闪活动,接力宣讲红色“新”故事。
在各大广场上,实践团成员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倾情宣讲油茶大亨陈勇“金果果”故事和中国好人周玉梅“红苹果”的故事,吸引大批群众前来围观。快闪活动辐射覆盖了近2800位青年人,有效推动红色基因在青年人中传承,助力青年人才返乡建设,也获得了当地人的认可和鼓励,反响良好。
通过采访模范人物、座谈基层干部、宣讲红色“新”故事,郑州大学管理学院“幸福果”实践团队践行着习总书记“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殷殷嘱托,致力于传承红色基因,发扬振兴精神,吸引更多青年人关注家乡发展并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