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从苏州园林之美见江南

“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从苏州园林之美见江南
2023年7月16日至7月18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源于心•下乡情”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苏州园林进行一系列观摩考察活动。
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的建筑之美,是无法忽视的。
 
此次观摩我从设计理念入手
【自然融合】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天人合一”,旨在将自然与人工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种设计手法可以让游客在欣赏园林的同时感受
 
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美好之处,仿佛置身于一个自然的花园中苏州园林的建筑和景观不是简单的模仿自然,而是从自然中提取出精华元素,然后通过人工加工、组合等手法,令其更加精致、富有情趣美。
 
【空间流动】
 
苏州园林的设计注重空间的流动和变化。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营造出一种通透、舒展、开阔的环境氛围,使游客在欣赏园林的同时感受到空间的动态变化和流动性心。

 
苏州园林中的小路、曲桥、湖泊等设计,都构成了一个自然流畅的空间系统,让游客仿佛在其中漫步,感受到空问的无限魅力。
 
【独特精致】
苏州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多采用独具特色的设计手法。这些建筑和景观不仅造型别致、寓意深刻,而且精致绝伦、优美动人。
从各种细节之处可以看出,苏州园林的建筑和景观多数经过反复斟酌、打磨、推敲,才能够达到如此独特的效果色。
 
【文化底蕴】
苏州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底蕴。这些文化元素包括诗词歌赋、古画雕刻、神话传说等等,为园林增添了一份文化底蕴和艺术韵味。
通过这些文化元素的运用,苏州园林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还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之魅力。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开”,意味着苏州园林的设计手法以及建筑与景观的精致程度达到了惊人的水平。
苏州园林不仅展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杰出成就,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
 
【框景成画】
框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富代表性的造园手法之一,通常会把如门框、窗框、景墙漏洞或者天然形成的框洞,有意识的将室外或远处的精美景致,收入到洞框内以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可以做到移步景,虛实结合,景随人移,同时起到引导和延申的作用。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粹,这里多数用建筑物的门框、窗框或者亭子、楼阁外廊的柱与檐、栏构成的方框构景。框景有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框”。一个是“景”。所谓“框”,是一个有形或无形的结构形体,常见有形的框如圆形、方形、月形、多边形、葫芦形等。
 
古人选择有形的框形状通常需有寓意,让框本身就有深层的意境。如圆形,有圆圆满满之意、花瓶形,岁岁平安之意等。无形的结构形成的框景
 
也称自然框景,则是靠自然元素形成,看则无形,实则有形,如用植物框景等。正所谓:取之自然,用之自然。也是道法自然的原理,既环保经济又实用,不需人工雕琢。所谓“景”,则容易理解些,可以是天然的山水景、植物景、城市、建筑、人文风景等,或者人为刻意制造的某个景观等等。古人人工造景也有这样的说法:“虽为人作,宛如天开”。这是明代园林家计成观点,出自其著作《园治》 意谓园林品是人丁创诰的艺术,但其呈现的景色必须真实,好像是天然造化生成的一般。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观。
 
【从季节见苏州园林】
 
“梅雨江南里,最念是姑苏”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乡村振兴,共筑百年乡村梦

乡村振兴,共筑百年乡村梦

近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发出通知,组织开展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乡村振兴,青春建功实

浓浓端午情,颗颗敬老心

浓浓端午情,颗颗敬老心

为助推乡村振兴,商院学子在走访调研的同时,还深入乡村一线,实地参与乡村建设,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