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学子前往福厦漳泉书院 探索内地台湾学生文化认同构建路径
图文 陈慧婷 周洁为响应国家“打造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增强两岸中华文化认同感“的号召,2023年7月华侨大学“传承千年书院文脉,深化两岸心灵契合”实践团,赴泉州石井书院、福州鳌峰书院、漳州松洲书院、厦门筼筜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交流访谈等形式,探究课题“‘传承千年书院文脉,深化两岸心灵契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内地台湾学生文化认同构建路径”。
闽台文化一衣带水、同根同源的特性在书院文化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圣域津梁,理学渊源开石井”,来到泉州石井书院,实践团队深入挖掘两岸书院在历史文化上的同源性,探寻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纽带。
实践团成员在石井书院进行了实地参观,在碑刻、藏品与记载中感悟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体会大家名儒弘扬安海悠久中华历史的智慧,挖掘朱子文化这一重要历史人文资源,从朱子三代缘结安海中探寻朱子理学对闽台两岸的广泛影响。
在本次实地调研中,实践团成员提前联系石井书院负责人,拟好采访提纲,对负责人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深入采访。在采访中,实践团队深入了解了石井书院的建造背景、实际职能、教化意义、学规制度、受重视程度等内容,对本次实践的意义与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迎着夏日的阳光,团队参观了位于福州鳌峰坊巷内的鳌峰书院旧址和李世甲故居。通过书院内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福州鳌峰书院在清朝被列为福建省四大书院之首,受到台湾官员士绅的推崇。鳌峰书院山长丁莲被邀请到台湾讲学;台湾士人李藩岳就学于鳌峰书院;台湾科第中人陈震曜监理鳌峰书院;海东书院的教育制度也以鳌峰书院为模板开展办学工作。
通过采访工作人员,团队感受到当地政府将鳌峰坊打造成福州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所做出的努力。鳌峰书院以自身建筑为本体来发散周边的文化气息效应,平时也会举办作品展和文创活动来加强文化传播,希望以此吸引更多台湾年轻人来参观拜访,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乡土情怀,搭建闽台情桥。
下一站我们来到漳州松洲书院,在书院庑廊,实践团成员进行了参观,墙上排列的展板清晰地记录着置院松洲之由来以及开漳历史,诉说着千年时光。
在对现任书院管理员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开漳文化是两岸同胞共有的精神财富,承接着数百年的“闽学东传”。在当代,开放的松洲书院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亦在闽南乡村振兴、文旅发展的大格局中一展新姿。实践团队本次走进松洲书院,深入探析传承脉络,希望为共筑两岸精神大同贡献青年力量。
实践的最后我们来到厦门第一所现代书院——筼筜书院。正如冯冀才所说“文化学习最好的方式是体验。”筼筜书院处处体现着传统国学与现代书院的活力,书院定期举办公益“名家讲座”系列,邀请海峡两岸知名学者和文化名人莅院讲座。在传统经典与艺术及其精神的教学传播中,培养了学生的优良品德与高素质的行为习惯,践行了儒家仁爱精神,进而达到增强当代公民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的“润物细无声”式的涵养教育之目的。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以及两岸教育合作与交流的不断深化,来大陆高校就读的台湾大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对这些大学生进行民族文化认同的培育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今后的两岸交流可以扎根于对台的书院文化输出,以做好内地台湾学生工作为着眼点,增强书院文化对年轻一代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书院文化作为两岸交流的纽带会形成更强大的理论和实践支撑,增强台湾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感,使书院文化成为新时代两岸融合发展更强劲的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