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四五规划中有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推动构建东营黄河文化价值体系、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贡献山大智慧。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东营队在杨庙社区黄河南展区历史文化展厅、金岸草编工艺加工专业合作社、黄河文化馆、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进行实地调研。
亲身体验——探访杨庙社区
硕博服务团东营队的队员们来到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开展实地调研。1971年,南展区广大群众识大体、顾大局,为了保障黄河南展宽工程建设,仅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搬迁安置任务。2008年,南展区作为蓄洪带的功能圆满结束后,为解决住房和发展问题,杨庙群众喜迁新居,得到妥善安置。
队员们首先来到黄河南展区历史文化展厅参观学习。展厅分为“南展由来”、“南展工程”、“担当之迁”、“幸福之迁”、“振兴之路”五部分。在这里,队员们了解到了杨庙社区居民的两次搬迁历史,也看到了党建引领社区建设“示范样板”,为党群齐心共建民富、村强、社区美的新型农村社区,深切感受到杨庙社区居民为了国之大计离开故土的奉献精神。除此之外,紧扣群众生活需求的“初心”石、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幸福食堂、幸福就业驿站的建立,无不闪耀着杨庙社区党员干部倾情为民办实事,扎根基层系民心的初心。
结束参观后,实践队员们联系到了由山东省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金岸草编工艺加工专业合作社,并询问了正在编织的奶奶合作社相关问题。奶奶介绍到,草编合作社的建设初心是为了丰富当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并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实现“致富增收”。虽然编织工作较为繁琐复杂,但社员们早已熟悉制作流程和技巧,每月收入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合作社也在四年间发展壮大,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日益成为社员持续增收和集体经济积累的有效途径,不仅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条件,也推动着金岸草编工艺不断走出东营。在奶奶的指导下,队员们也亲手体验了屏风的编织过程,一条条,一缕缕,伴随着奶奶的亲切乡音,温情也在新老一代的手中传递。
走近黄河——实地参观黄河文化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文化馆以“大河奔流”为总题,包括“中华母亲河”“魅力黄河口”两个板块,分为八个主题展厅,实践团的队员们在现场以视频、图片和文字的形式领略到了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了解到了黄河的历史、黄河文化与精神以及东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做出的贡献,收获颇丰。东营电视台的记者也随队进行参观,用镜头记录下了队员们的感受。
对话政府——明确东营黄河文化宣传传承现状
在与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文旅局是东营市黄河文化宣传传承的排头兵,也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的重要参与单位。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文化“两创”要求和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打造沿黄文化体验廊道,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旅局现已推进“周末请上车”旅游专线活动,为市民游客奉上一场黄河生态漫游之旅;主题化打造东营黄河大集,多维度展示黄河流域独具魅力的曲艺风情画卷。
近两年,山东编制《山东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总体规划》,以“黄河入海”旅游品牌为引领,围绕黄河“一廊、四区、多点”空间结构布局,以沿黄自驾景观廊道为主干,沿黄重点旅游城市、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和文化遗产为支点,串珠成链,以点带面。东营市紧紧跟随国家政策脚步,积极探索“+旅游”的融合发展路子,以旅游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旅游”专项产品,通过品牌建设带动和载体平台推动,实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业态。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实践队员们深入学习领会了黄河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价值,未来必将自觉传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