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地质科学家访谈调研——李四光精神的传承

从造船救国,到为国找矿,再到地质研究;从在外求学,到克服重重困难重回祖国。在科学救国的道路上,他不曾动摇、不曾停歇。祖国的河山处处印下他坚实的足迹。为救国而学习,为建设祖国而奋斗,李四光的一生一直为实现救国强国之梦而拼搏。然而随着对他了解的越深入,我们心中的疑问越多,“是什么样的精神激励着他将自己的一生献身给祖国的事业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舒琳老师带领7名硕士研究生所组成的地质精神调研团邀请到了李四光纪念馆高级顾问、李四光唯一的后人邹宗平女士进行采访。
7月6日下午,实践团来到北京李四光纪念馆。纪念馆工作人员彭艳林从光辉足迹、卓越贡献、事业传承以及精神永存四个方面向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李四光。在参观学习纪念馆后,实践团与邹宗平女士展开访谈。作为李四光的外孙女,邹宗平女士以全新视角分享了李四光的一生。从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到为中国地质事业砥砺前行,李四光始终将国家需要放在首位,这种与国家共奋斗的决心也影响了一家人的选择,其母亲李林和其父亲邹承鲁在其影响下,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中,始终“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正是在这种“一个家、两代人、三位院士”身教大于言传、潜移默化的家风影响下家风的影响下,她也紧跟李四光的脚步,投身地质学。她说道,李四光认为传承家风不只包括子女教育,还包括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接力。搞科学不是朝九晚五的工作,不仅做人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做科学更要做老实人、实事求是。同时,邹宗平女士还提及李四光的超前远见,早年间李四光便关注新能源的价值,一生致力减少煤炭的燃烧,鼓励开发原子能、潮汐能、地热等新能源;创办地质力学、强调科学发展要从定性转向定量;积极关注地震预报工作,摸索地应力活动规律,采用测应力的方法探索地震预报,走中国自己的路。此外,李四光心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参与北洋政府时期修建图书馆(现为国家图书馆)的设计,担任副馆长;完善武汉大学选址工作,主持兴建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区;设立“一会、二所、一局”,助力地质人才培养。最后,邹宗平女士以李四光所说的话勉励新时代青年学子,要“用创造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求人生的出路”。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纪念馆         
 
通过访谈,实践团成员全面且生动地了解了李四光先生光辉、奉献的一生。他不仅是中国现代地质事业的奠基者,而且开创了培养新中国地质人才的先河,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的科学家精神贯穿其一生的科学实践,是当之无愧的“大先生”,铸就出一代学术大师的科学精神。随后,实践团将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弘扬李四光精神进一步展开调查与实践,激励更多新时代青年学子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文:史江欣
                                                                                                                                                          图:母安妮 祖拉阿娅提·买吾拉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