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以“稻”为基,以“创”为核:东南学子解密乡村振兴路上的“稻梦空间”

“良田万亩似棋盘,十里尽当图画看。簇簇青秧临俏影,迢迢渠水泛澄澜......”7月8日,东南大学“稻乡寻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留庄镇,聚焦留庄镇田园综合体建设,深入当地留庄稻田艺术公园,立足当地特色农业,以“农业为基、产业为径、文化为魂、旅游为依”为主线,深入阐述基于田园综合体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模式建设和实现路径,为新时期农村现代化大业添砖加瓦,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展现东大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
实践团队合影

产业兴旺,携手共建富裕乡村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7月8日上午,实践团集结天中,前往河南留庄稻乡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访谈创始人之一刘莉女士,了解当地龙头企业是如何依托留庄稻米资源优势,携手政府和农民发展留庄镇特色富农产业。在访谈过程中,刘莉女士提及河南留庄稻乡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办理念:“我们都是留庄人,从小吃留庄大米长大,我们渴望将留庄大米推广出家乡,让越来越多的人吃到香软劲道的留庄大米”。随后,刘莉女士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该经营模式以留庄富硒大米为依托,吸引村集体以1300亩土地入股,携手农户打造“留庄稻乡源”特色大米品牌,实现稻米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推动水稻种植向“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全产业链条方向发展,提高综合效益,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为进一步拓宽留庄大米的销售渠道,团队成员帮助稻乡源公司建立抖音、淘宝等电商销售渠道,并精心设计了宣传展板,携手稻乡源公司和留庄镇助力富裕乡村建设。
富硒大米

引客入村,牵手发展锦绣乡村

7月8日中午,实践团来到留庄镇3A级国家景区“留庄稻田艺术公园”,实地考察稻田公园怎样将稻田种植与现代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休闲文旅相结合,打造以“稻”为基、以“创”为核的“豫上稻乡”新品牌。实践团成员,初入稻田公园,百亩荷塘映入实践团成员的眼帘,荷花迎风绽放,荷香四溢成为了夏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着实践团成员。接着,实践团成员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稻草雕塑,观看了稻田宣传片。据负责人介绍,留庄稻田公园聚焦稻田画创作、荷花园欣赏及美丽乡村的赵楼村旅游资源,自我升级打造,是集稻田艺术创作、风景荷花欣赏、特色民宿旅游、农耕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创意农业产业园,每年可吸纳游客5万人,旅游实现年收入近20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实践团队观看宣传片

提及稻田公园的最大亮点“稻田画”,团队成员兴致高涨,深入稻田,与正在插秧绘做稻田画的农民进行田间交流,深入了解稻田画的制作过程。据了解,稻田画是由设计师将设计稿技术处理转换成GPS设备能识别的格式,通过大量的坐标点数据定点放线,把稻田画图案的轮廓勾勒出来,由农民在不同区域分别插上不同颜色的秧苗,最后才能呈现一幅幅精美的稻田画。在交流过程中,在田间工作的婆婆们谈及稻田画都是满满的自豪,那些惟妙惟肖的稻田画,都是她们用一颗颗秧苗插绘形成的,每一幅稻田画都有着她们的汗水。
稻田画

乡风治理,联手共创和美乡村

7月8日下午,实践团来到省级文明村镇和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留庄镇大赵楼村。据赵楼村潘巨书记介绍,赵楼本为贫困村,在确山县政府和驻马店税务局的帮扶下,利用确山10万亩高标准粮田项目建设的契机,整合1400多万元资金,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路通了,文体广场建成了,1000亩的稻田观光园开园了,赵楼人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一入赵楼村,美丽明亮的乡村庭院,宽敞整齐的水泥路,图文并茂的村组文化墙,乡亲们的脸上洋溢着满满幸福的一幅靓丽乡村画卷浮现在实践团面前,彰显着赵楼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成果,擦亮了乡村振兴的幸福底色。

最后一站,实践团来到了大赵楼村村史馆,在游览中品读村史,领略村落“前世今生”,感悟村史韵味厚重,感叹大赵楼村优良乡风建设。初入村史馆,十尊古铜色的雕塑列于院子两侧,吸引了团队一行人的目光。村史馆虽小,但却“五脏俱全”,里面记载着赵楼村的变迁历史,也书写着赵楼村英勇村民的辉煌壮举。村史馆里存放着一些旧物件,大多为农耕器具,载满了历史的厚重感,默默见证着赵楼村的发展变迁。
赵楼村史馆

历时1天,东南大学稻乡寻梦实践团赴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留庄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此次活动带给队员们深刻感悟,不仅为队员们研究田园综合体这一乡村振兴新模式提供了实证经验和数据支持,更在我们心中扎下学有所成建设家乡的星星火种。相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留庄镇定能继续绘就新画卷,谱写振兴新篇章!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科学防虫在行动,乡村振兴在路上

了解湖北省黄冈市肉牛养殖业寄生虫感染现状,帮助养殖户解决寄生虫病问题,2023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科学防虫”实践团发扬华农学习“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