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4日,山东大学西海渔实践团进行了第一阶段的调研工作。
新疆海鲜养殖的政策的起初是2017年农业部发布《2017年渔业扶贫及援藏援疆行动方案》,强势推出“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一方面是为了乡村振兴,为西部经济发展出力,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西部地区有自己的海鲜经济;2019年,又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盐碱水养殖”。有了国家政策引领与撑腰,盐碱地面积占全国1/3的新疆,掀起人工造海的高潮,于是,在沙漠腹地出现了人工造就的汪洋。
新疆特有的地理环境以及水资源等为海鲜养殖提供了基础条件,使之具有特殊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并且还在不断的丰富品种以供大众需求。同时主要销售渠道面对的是西部地区,使西部远海人民可以尝到价格相对较低的海鲜。因为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导致中部地区和海边人民也对新疆海鲜有所好奇,至此新疆海鲜知名度则打开。
文/西海渔实践团
图/西海渔实践团

时间:2024-02-14 作者:西海渔实践团 来源:西海渔实践团 阅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2024年2月4日,山东大学西海渔实践团对新疆海鲜进行了第一阶段的调研工作。
天下之大,黎元为先。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大食物观和优质绿色农产品也引起了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疆域辽阔,东部有狭长的海岸线,临海优势使沿海居民拥有更加便捷的水产品获取渠道,由此东西中部饮食结构
从繁华的城市到宁静的渔村,从南到北,沿海居民的食物消费现状与问题一直是粮食安全的重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沿海
“农民不耕田,农机过冬眠,夏秋忙两季,一年闲半年”——这是对过去劳作生活的真实写照。但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民经历秋天的
为践行大食物观,响应国家号召,开启健康饮食新纪元。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海牧渔”实践队伍在日照沿海地区展开实践,在实践
为探究大食物观与国民营养健康之间的联系,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海牧渔实践队于2024年1月12日至13日,在日照市山海天景区、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