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非遗书房实践团赴淄川地区探究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

为探究新时代语境下山东地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路径,推动非遗文化创新发展,1月25日至1月30日,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非遗书房”实践团前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汉青国瓷,展开为期五天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参观公司生产线、了解陶瓷生产新技术、走访传承人等方式,感悟非遗魅力,领略非遗风采。本次实践活动中,“非遗书房”实践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地调研活动,各小组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图文、视频等方式记录所见所得,并最终展开交流研讨会,对收集到的非遗传承创新相关资料进行了全面讨论与分析。

参观公司生产线
1月25日至1月30日,实践团全体成员前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汉青国瓷进行参观学习。在工作人员的引领和讲解下,团队成员对本地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基本了解,并在此学习过程中记录下了陶瓷贴花工艺、陶瓷烧制工艺、陶瓷传承历史故事等资料。1月26日,团队成员进入汉青国瓷生产车间,对陶瓷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的了解。陶瓷生产工艺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八个步骤:
1、原料配制:将陶瓷原料(如高岭土)按照配方设定的配料比例细磨混合,并将细磨后的原料加入适量的水,使原料能够均匀混合;
2、成形:将混合后的原料按照所需高度进行成形,陶瓷成形的形式有抛丸成型、轻重压成型等;
3、烘干:将成形的陶瓷在恒温烘干炉中,干燥到合适的干湿度;
4、烧结:将烘干后的陶瓷磨具放入工作区域,并且加入辅助剂进行烧结;
5、喷釉:将烧结好的陶瓷制品交付喷釉工序,根据客户要求选用色釉喷层,以获得所需的釉效果;
6、烧成:将喷后处理后的陶瓷制品放入烧成炉中,按照规定时间温度进行烧成,烧成后的陶瓷即可完成;
7、检验:对完成的陶瓷制品进行质量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外观质量、规格质量等;
8、包装:将质量检验合格的陶瓷产品进行严密的包装,以避免交付过程中的损坏情况。
此行使得团队成员近距离观赏到非遗的制作流程,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使得团队成员收集到有价值的各种资料,有助于后期的深入研究。
 
走访非遗传承人
1月27日至1月28日,实践团全体成员前往汉青国瓷艺术中心开走访制瓷传承人黄城根先生。黄城根先生是陶瓷世家第五代传承人,清代同治年间,他的祖父黄庆和在淄川与博山的“官道”上创建了“庆和”号民间日用陶瓷大窑,极富创造力的制瓷工艺及勤俭的家风得以一代代传承与保留,让黄氏家族始终坚守。其父亲黄兴远作为第四代传承人,创建了汉青陶瓷。作为家族制瓷第五代非遗传承人,黄城根先生自幼在陶瓷工厂里长大,对陶瓷的制作生产耳濡目染,并且进入学校对陶瓷专业的系统化学习,对陶瓷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为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当代陶瓷工艺及陶瓷工艺传承情况,经过对黄城根先生的走访,团队成员受益匪浅。
 
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考察研究
1月28日至1月29日,实践团成员进行非遗调查研究,采取发放网络问卷和线下路人随机采访的方式,调查各年龄段与各类人群对非遗的认知,大众对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及非遗传承创新情况等。分析最终结果后,团队成员选择利用已掌握的资料进行非遗宣传。1月30日,实践团各组成员通过腾讯会议开展线上交流研讨会。各组成员汇报本组调研结果,并通过整理、汇总文献研究结果与实地走访调研记录,总结出淄博、烟台、青岛、临沂等地区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语境下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对其进行多角度的综合比较评估,联系政策与环境现状,制定出非遗文化创新发展的策略。
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推动文明传承、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在党的号召引领下,为祖国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添砖加瓦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历时一周的实践让“非遗书房”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山东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非遗情怀厚植于每位成员内心,促使成员主动思考探究非遗文化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