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柳助生产,齐心乡振兴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只有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半岗镇行蓄洪区地势低洼,适合杞柳生长,杞柳产业也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主力军。2024年7月8日上午,合肥大学“绿野振兴,与颍同行”调研团前往半岗镇安徽红柳工艺品有限公司,了解到地企业振兴发展之路。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位于颍上县半岗镇,是一家专业从事杞柳编织、杞柳非遗资源保护利用及开发的现代化企业。在该公司负责人的带领,调研团队员从半成品车间到成品车间,从熏蒸室到加工生产线,一步步深入了解当地杞柳产业发展过程。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杞柳编织产业链的加工过程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对该团队提出的疑问,该公司负责人针对其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对话中,队员们了解到,自安徽红柳工艺品有限公司创办以来,已经帮扶当地不少家庭缓解经济压力,并且带动当地其他制造业发展,局部形成了一个完整产业链。该工厂工艺品主要流向欧美等地,一定程度上打开了中国传统手工业在世界的市场,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力。提到这里,队员们纷纷发出自豪的感叹,并对这些手艺人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走进乡村企业,共赴青年征程
乡村振兴,是一个呼唤人才同时造就人才的舞台。广袤田野中孕育着无限的机遇与可能,为青年人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7月8日上午,合肥大学“绿野振兴,与颍同行”调研团来到颍上县半岗镇阜阳创亿工艺品有限公司,深入调研当地手工非遗制作品。进入企业后,队员们首先来到了样品室参观公司的产品,了解到公司主要经营木制工艺品的加工生产及杞柳工艺品的生产。随着企业负责人的介绍,队员们来到其企业的生产车间了解其原木制品和杞柳制品的加工过程和流程。同时企业负责人也介绍了工艺品的销售区域和年订单数量。最后,乡村振兴调研组及指导老师和企业负责人在企业门口合影留恋,为此次调研画下完美的句号。整个过程中,队员们不仅仅被每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所吸引,更为秉持认真严谨态度的工人们所感动。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感受快乐。征途漫漫,惟有奋斗。面向未来,新时代的青年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挺膺担当、奋发有为,以昂扬的姿态追逐青春梦想,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垃圾分类一小步,绿色“童”行一大步
2024年7月8日上午,合肥大学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三下乡学校组走进颍上县半岗镇侯郢小学。为积极响应"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号召,培养学生们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的意识,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习惯,由三下乡学校组队员为小朋友讲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图片展示的形式绘声绘色地讲授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危害。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聆听,展现出对环境保护的关切。知识宣讲结束后,队员们将事先为学校同学们准备好的文具用品送到每位同学的座位上。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丰富多样化的活动组成形式不仅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也极大的赋予了活动的教育与实践意义。通过这次特殊活动,队员们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了垃圾分类的种子。这次活动不仅带给孩子们知识的启迪,也赋予了他们温暖的关爱和陪伴。三下乡学校组成员感受到了教育的快乐和成就感,他们志愿继续为乡村儿童带去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和知识,助力他们的健康成长。通过此次对颍上县半岗镇的实地调研与学校教学,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当地政府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大力支持以及学校里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队员们将会更加清楚努力的方向,明白“三下乡”的意义,坚定投身基层、建设基层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