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早晨,实践队到达眉山中心小学,于眉山乡乡政府对接人员安排的校舍内收拾好行李并稍作修整。下午实践队便驱车前往皇旗尖生态茶园。在该茶庄负责人的介绍下,实践队了解到茶园百年的发展历史,既观赏了茶园收藏的各类茶叶及其精美包装,又品尝了茶园现今与科技特派员一同研制的新型茶叶。背后展架上陈列的农副产品是皇旗尖生态茶园与当地农民探索出来的致富之路,负责人的话语中流露出当地乡贤爱农扶农的情怀以及当地企业间良性竞争的风尚。实践队也参观了园区设施完善的研学基地,初步了解当地开设的气象课程与特设研学主题,其中不少游乐项目更是包含负责人的创意与对传统农文旅产业如何创造性转化的思考和突破。

图为生态茶园负责人为实践队讲解茶庄内部结构
7月2日,实践队跟随引导人员的讲解走进观音村千亩油茶示范基地,参观山茶树生长的环境,了解茶油树果实采摘过程的艰辛与不易以及茶油市场的现状与后续可能的改进方向。进入观音村公有的制作茶油的小作坊,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识到榨油加工的机器设备,还在当地村民的介绍中了解到基础工序,倾听到村民们和谐互助、共同走向富裕的赤诚心愿。随后,实践队又走进观音村邻里中心,参观了由当地乡贤资金筹助建成的爱心厨房和当地党建成果,在与村干部的深入交谈中真切感受到他们对老年群体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如何留住年轻群体,让他们自愿投身家乡建设的思考。

图为示范基地正处于生长期的山茶树果实
这天上午,实践队乘坐大巴来到被誉为“中国最美传统村落”的观山村,跟随当地导游的引导走过具有南洋风格的“番仔楼”、古朴的西金大厝农耕文化馆以及刚刚翻修过的下新厝家风记忆馆,队员们踏过青苔石阶,停驻观赏和赞叹,又在骤雨过后饮下一杯暖茶,与附近居民围坐在桌几旁亲切交谈,身临其境感受着红砖古厝背后的民间智慧和历史积淀。中午实践队在当地较有名气的的饭馆品尝了眉山乡特色美食——茶油鸡。简单午休过后,下午实践队便沿着眉山乡推荐的游览路线,登上朝天山观望台俯瞰群山连绵和村庄错落,在天鹿湖农场听着鹿场主人的耐心讲解并近距离接触憨态可掬的梅花鹿,欣赏金碧辉煌的云山宫,并用一个个镜头记录下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记忆。7月3日的过渡时间实践队结合前两日的所见所闻进一步整理并发放调查问卷,同时队员们在校舍内开展了多次教学会议完善细节,并做好相关备课工作。最后三天里,实践队成员们集思广益,安排了安全教育、爱国教育、文化素养、艺术鉴赏、户外活动等课程,力求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让眉山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劳逸结合中增长技能、拓展眼界。实践队通过这些丰富的课程启迪孩子们的心智,帮助他们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励他们在奋斗中实现青春理想。

图为实践队队员带孩子们在风筝上作画 薛乃凡/提供
“我们也是希望大学生入乡返乡可以为乡村产业进步革新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为乡村的发展建设带来青春活力,”当地乡村振兴办主任陈智杰对实践队这样表示,“我们很高兴能看到有越来越多青年人主动参与其中,将小我融入大我,助力乡村振兴事业行稳致远。”实践队在为期六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感受到眉山乡上下振兴致富的殷切期盼,更是全面发挥自身本领才干,争取为眉山乡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实践队和指导老师合照赵芸菲/提供
作者:易睿 郑佩娟 院校:福建农林大学数字经济学院
图片拍摄:赵芸菲 薛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