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兰州理工大学实践队深入岷县博物馆,共探历史根脉与非遗魅力

发布时间:2024-07-19    阅读:
(通讯员:王思琦)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乡村振兴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着重强调了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乡村振兴的新理念、新战略和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兰州理工大学“追寻岷县红色历史,传承非遗文化实践队”于2024年7月17日抵达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博物馆进行实践活动。非遗文化资源不仅是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活态传承”,更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调研岷县丰富的历史资源和非遗文化,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促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图1参观岷县博物馆

岷县位于甘肃南部的洮河中游,长期以来,汉、藏、回等多个民族在岷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和谐共生,繁衍生息,他们紧密合作,共同创造并书写了岷州地区的辉煌历史与文化。岷县处在“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的交通要道上,商贾往来活跃,形成了不同文化交汇融合下的民俗文化,多元文化在这里和谐共生,交相辉映。岷县非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大类81项。
岷县博物馆成立于1980年,博物馆积极投身于民间文艺与文化的挖掘、搜集与整理工作,旨在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举办各类展示与展览活动,博物馆将全县的文化精品呈现给公众,让更多人领略到岷县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图2岷县博物馆展厅

实践团踏入博物馆的第一步便是中药材展区,博物馆讲解员为实践团讲解,岷县当归又称“岷归”,岷县是中药材资源大县,享有“中国当归之乡”之美誉,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储备。除此之外,讲解员还为实践团展示了当归从育苗到采摘,制成半成后售卖整个生产流程。同时,馆内还展示了当归高附加值产品,岷县依托企业建立国家级当归基地,加快开发中药饮片、当归醋、当归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推进中医药与餐饮业、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实践团不仅对当归加工工艺有了深刻认识,而且对当地的当归产业也有了初步了解。
图3讲解员为实践队讲解

随后,讲解员带领调研团队参观了“中华老字号”铜铝工艺品,为实践团讲解了铜铝的铸造历史,发展进程以及制作过程。藏民把铜大锅作为家境殷实的代表,成为财富与文化的象征。它的生产工艺,器物造型保留了中国最传统的铸造工艺,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我们进入了洮砚展区,甘肃岷县被誉为“中国洮砚之乡”。洮砚具有石质坚润,色泽雅丽,古朴典雅,发墨细腻,保湿利笔等特点,深受历代书法家珍爱。此外,博物馆的讲解员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为实践团成员们逐一展示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巴当舞、源远流长的花儿会文化、以及承载着深厚民俗情感的剪纸窗花与岷县木版窗花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当舞以其粗犷豪放、节奏鲜明的特点,展现了岷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花儿会则是当地民歌的盛会,歌声悠扬,情感真挚,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满诗意的土地;而剪纸窗花与岷县木版窗花年画,更是以细腻的刀工、鲜艳的色彩和丰富的寓意,生动描绘了民间故事与生活愿景,无不透露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面对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实践团成员们纷纷展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他们或驻足凝视,仔细品味每一幅作品的精妙之处;或轻声讨论,交流着各自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图4展厅非遗实物展示
 
社会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兰州理工大学“追寻岷县红色历史,传承非遗文化实践队”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岷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非遗资源。他们见证了非遗技艺在传统与现代交织中的传承与发展,感受到了当地人民对文化的热爱与坚守。此次经历不仅拓宽了队员们的视野,更激发了他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队坚信,只有深入挖掘和整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才能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乡村振兴和文化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