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追寻毛泽东长征旋窝旧居的历史印迹
(通讯员:曾岩)为深入探寻红军长征的辉煌篇章,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兰州理工大学“追寻岷县红色历史,传承非遗文化”实践队于2024年7月19日踏上了前往甘肃省定西市岷县麻子川镇的旅程,亲访毛泽东长征旋窝旧居。这不仅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历史对话,更是一次心灵深处爱国情感的强烈共鸣与激发。

图1参观毛泽东长征旋窝村旧居

图2老师向实践队员讲解
旧居低矮的茅草屋顶见证着岁月的痕迹,那面黄色的泥土墙,虽经后人精心修缮,却依旧透露出一种质朴而沧桑的气息,仿佛是时间的刻痕与历史的重量共同铸就。不仅如此,整个村庄都被浓厚的红色文化所浸染。灰色的照壁之上,赫然镌刻着《七律·长征》的磅礴诗句,字字铿锵,引领着人们的思绪穿越时空。在诗句的两侧,毛泽东的雄伟形象与红军战士英勇战斗的画面交相辉映,生动再现了那段光辉岁月。凝视此景,红军战士们在枪炮声中智取金沙江、勇夺泸定桥、翻越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的英勇事迹,仿佛一幕幕电影般在眼前重现,让人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图3毛主席旧居院落
步入旧居,浓厚历史气息袭人。简朴温馨的室内,红辣椒串挂墙,添乡村风情,映勤劳生活。通过讲解员得知毛泽东和回族阿訇丁振邦互赠礼品,丁振邦赠送毛泽东一只怀表,毛泽东回赠教长名贵中药材藏红花和一张盖有红军印章及毛泽东签名的纪念物。这一细节设计巧妙地引导着参观者思考那段历史中的点点滴滴。实践团队成员被深深吸引,细观展品,聆听讲解,交流感悟,更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信念。
图4实践队员参观旧居室内模拟场景
厨房内,一位男子正在一台老式炉灶前忙碌,炉火映照着他专注的脸庞,仿佛在重演着当年红军战士自给自足、艰苦奋斗的场景。简单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不禁想象起红军战士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汗水与足迹。实践队员们仔细观察着男子的每一个动作,从中汲取那份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
图5实践队员参观旧居室内模拟场景
随后,实践团队还参观了旧居周边的环境,走访了红色遗址,并聆听了当地村民讲述的红军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让实践队员们对红军与当地百姓的深厚情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他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实践队员与当地村民进行了亲切交谈,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发展变化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态度。这些交流不仅增进了团队成员对农村地区的了解,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也是对这一历史遗产的尊重与延续,不仅传承红色基因,还为村民们打造了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农村。这里将成为村民们幸福生活的家园,也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

图6实践队员村口合照
新时代有新的使命与挑战,正如红军长征克服万难,在建设国家的征途中也需秉持初心,牢记使命。实践队员们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挖掘并传承红色基因,从中汲取不竭的动力与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让实践队员们将长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共同书写属于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天空下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兰州理工大学实践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在这场旅程中汲取了红色文化的深厚滋养,将红色精神的火种深植于心,誓将其化为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灯。他们承诺,将把这份宝贵的记忆与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不仅要在学术上继续探索红色文化的深度与广度,更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红色精神,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未来,他们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携手并进,在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