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探访聊城社区,寻求非遗出路

发布时间:2024-08-26    阅读:
在为期一年的调研实践中,山东大学(威海)“寻遗筑梦”社会实践调研团拜访了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了解学习了剪纸、皮影、泥塑、漆线雕、陶艺、木板年画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他们在传承上所面临的困难和创新举措。
在调研中我们注意到山东省聊城市非常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在中医、书法、绘画、剪纸、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上都有显著成就。由此,“寻遗筑梦”社会实践调研团一行人前往聊城市进行实地调研,探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有效方案。
调研团成员于2024年7月16日抵达聊城市聚源社区进行调研,并对聊城市文旅宣传员、聚源社区党支部书记孙博,居民党支部书记牛东华,聚源社区主任张园震等人进行了采访,了解聚源社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作出的相关努力与成果。
我们注意到聚源社区近几年来广泛开展关于保护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活动,吸引青年一代加入非遗传承行列的同时也在积极响应时代政策。孙书记向调研团成员展示了鲁锦、传统剪纸、传统糖画、东昌毛笔等文化瑰宝。他指出“我们要把社区打造成一个文化社区、一个非遗社区,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定位。”孙书记提到“习主席曾说我们要建立四个自信,其中一个就是文化自信。而且,我们要从学生开始系好人生的美丽扣子,怎么系好扣子,就是弘扬传统文化,让他们树立自信,感受到我们这个国家注重传统文化。”

(图为“寻遗筑梦”社会实践调研团成员采访孙博书记等人时所摄)
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这一难题,该社区交出了满意答卷。为深入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该社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群体采取了不同方案,使之更能为大众接受并学习传承。对于儿童群体,该社区在寒暑假选择小朋友们能够接受的非遗剪纸和刺绣进行组织宣传。针对青年群体,聚源社区与团区委、聊城市少年宫联合创办了青年夜校,并于每周二周四开展活动,向青年们推广讲解刺绣、鲁锦、剪纸、布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老年群体,该社区组织老年一代在红旗驿站党员活动中心每周开展两次活动,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获得自豪感和幸福感。各群体活动汇集人数逐年递增。

(图为孙博书记等人讲述社区非遗发展情况时所摄)
此外,聚源社区还引进了聊城职业学院、聊城学院旅游管理系的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并与聊城职业学院的旅游管理系签订共建协议书、进行授牌。孙书记指出:社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引进专业人员传授专业知识,教导青少年,并借助青少年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这就叫双向奔赴。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我们社区在中间可以起到组织、协调和引导的作用,例如聚源社区成立了周末小课堂暑假班,开展“假日相聚圆梦成长”的活动,“假日相聚”就是假期的相聚,“圆梦成长”则是用非遗文化助力青少年的发展,从而使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起向未来。
据孙书记介绍,聚源社区是个老城区,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多,老手艺就多,但是在传承上会出现新人断档的情况。因此,孙书记等一行人格外注意老一代人在非遗传承中发挥的作用。
关于如何吸引能工巧匠这一难题,张主任做出回应“我们社区开始自己做公益,举办公益课堂和周末公益等公益活动,让大家感到我们社区就是给老百姓办实事的社区,然后我们提供场地,招募社区的能工巧匠和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发掘社区的居民跟我们一起去做,也就是由原来的我做公益变成我和你做公益,再到现在是我们一起做公益,也就是由我变成我们。”

(图为“寻遗筑梦”社会实践调研团成员与孙博书记等人的合影)
张主任告诉调研团成员他们开展公益活动的初心,“这些传统手艺其实社区很多老人都会,但是他们觉得收费教的时候会有压力。但是做成公益推广的层次就变化了,更多人就会抱着试一试学一学的态度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把非遗文化宣传出来,同时我们再进行一些青年夜校和老年群体的公益项目,让各个年龄段的人对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更系统的更深层次的学习。”
接着,牛书记带领调研团成员参观了红旗驿站并拜访了中医文寿堂第五代传承人以及剪纸传承人。牛书记并告诉成员们,在防疫期间,文寿堂传人临危受命带领社区组建了一只志愿者防疫大队,把防疫工作开展的相当不错。此外,社区还开展了公益课堂,讲解中医、书法、绘画、剪纸、刺绣等非遗文化,宣传力度也从小区走进社区。如此显著的成果也吸引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活动举办的有声有色的同时也发现了这批身怀绝技的人才,如剪纸传承人李树林、布艺传承人梁平、手工艺品棉花传承人等等。

(图为中医文寿堂第五代传承人讲解时所摄)

(图为拜访剪纸传承人时所摄)
调研团成员也了解到,该社区在非遗活动的举办形式上也不断推陈出新。“以前就光注重实地的宣传,现在则是结合文旅,贴合时代新形势,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推广聚源社区、推广传统文化,这也是聚源社区面临的新方向和新挑战。”例如,近期聊城市计划开展寻美聊城活动,将推出寻美非物质文化遗产、寻美文化旅游和寻美聚源等活动,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现有自媒体宣传聚源社区、宣传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聚源、了解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聊城市政府以及聚源社区都十分注重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宣传,不断推陈出新,探求新模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聚源社区所作的努力也为调研团成员的研究给出了新思路。丰富多彩的非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本、薪火相传、弦歌不辍,从时光深处走来的非遗定能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走入千家万户,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图为“寻遗筑梦”社会实践调研团成员与聊城聚源社区相关工作人员的合影)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启程工大,筑梦云端

启程工大,筑梦云端

为强化青年学子爱国心,强国意,同时增强其编程能力,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云端筑梦”社会实践团队2024暑期社

探访聊城社区,寻求非遗出路

探访聊城社区,寻求非遗出路

2024年7月16日,山东大学(威海)“寻遗筑梦”社会实践调研团前往聊城市聚源社区进行调研,了解聚源社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