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魂不息,使命不忘
——参观中原英烈纪念馆有感
导语:2024年七月中旬,郑州大学“明史爱国,医脉相承”三下乡队伍陈奕霖、郭凯莉、王健祥、黎聪、雷喆,于郑州市二七区参观中原英烈纪念馆,缅怀先辈,感悟当下。怀着崇敬与肃穆之情,实践队成员踏入了中原英烈纪念馆。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与英雄传奇的场馆,如同一座时光隧道,引领实践队成员穿越回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让实践队成员在实践中深刻感悟到了英烈们的伟大精神。
走进纪念馆,庄重的氛围瞬间将实践队成员包围。那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如同岁月的留声机,静静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照片中的英烈们,眼神坚定而无畏,仿佛在向后人传递着一种不屈的力量。那些饱经沧桑的实物,如破旧的枪支、泛黄的书信、磨损的军帽等,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见证了中原大地无数英烈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壮举。
吉鸿昌将军的事迹令人动容。在民族危亡之际,他坚决抗日,毫不退缩。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他始终坚贞不屈。吉鸿昌将军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他以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与敌人进行着殊死搏斗。在就义前,他写下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实践队成员何惜此头”的豪迈诗句。这句诗,如同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吉鸿昌将军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民族气节。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同样震撼人心。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他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在濛江县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坚持抗日斗争。他靠吃草根、树皮和棉絮维持生命,却始终没有放弃对侵略者的抵抗。他的英勇事迹,让实践队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杨靖宇将军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实践队成员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图拍摄于中原英烈纪念馆,实践队队员正在观仰解放战争在中原地区进行斗争时的历史资料,惊叹于先人的伟大,能够解放中原地区,带领群众过上新生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雷喆摄。
除了吉鸿昌和杨靖宇将军,还有无数的英烈们在中原大地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他们有的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有的在秘密战线上与敌人斗智斗勇,有的为了保护群众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背景,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在纪念馆中,实践队成员仿佛看到了英烈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身影,听到了他们激昂的呐喊声。他们的勇气和决心,让实践队成员深感敬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敌人进行着顽强的斗争。他们不怕牺牲,不畏艰难,为了心中的信仰,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事业中。他们的精神,如同一座座灯塔,照亮了实践队成员们前行的道路。
这次实践也让实践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实践队成员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这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他们在战争年代,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实践队成员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实践队成员们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拍摄于中原英烈纪念馆,实践队队员正在观看战争时期使用的手枪,体味到战争的危害,以及党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带领群众进行斗争的伟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雷喆摄。
中原英烈纪念馆,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它时刻提醒着实践队成员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实践队成员们要学习英烈们坚定的信仰、无畏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在新时代,实践队成员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实践队成员们要以英烈们为榜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实践队成员们要将英烈们的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奋斗。
图拍摄于中原英烈纪念馆的馆前,是团队在实践活动中的记录,此次实践活动让成员们印象深刻,感悟到要向如此可敬的前辈们学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雷喆摄。
走出中原英烈纪念馆,实践队成员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些英烈们的形象在实践队成员的脑海中不断浮现,他们的精神在实践队成员的心中生根发芽。实践队成员深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实践队成员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实践队成员们要继承和发扬英烈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让实践队成员们以英烈们为榜样,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实践队成员们自己的辉煌篇章。
通讯员:黎聪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