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三下乡:尹庄非遗探新路,助力乡村展新颜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传统技艺类非遗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为深入探索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模式,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农遗新韵”实践队继洪范镇非遗石磨煎饼工坊的调研后,于1月23日踏上新的征程,走进平阴县尹庄村,开展走访调查与宣传推广活动,寻求通过非遗石磨煎饼助力尹庄村发展的有效途径。探访磨坊,播撒非遗“火种”
尹庄村内虽无非遗传承项目,但实践队员在村内走访时,仍然能发现正在营业中的磨坊,这为非遗石磨煎饼的推广提供了天然的契合点。但由于缺少消费者的光顾,磨坊里显得有些冷清。
队员们与磨坊负责人展开深入交流,向他详细介绍了洪范镇非遗石磨煎饼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在带动当地就业增收、传承文化精神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磨坊负责人对非遗石磨煎饼表现出浓厚兴趣,并表示,愿意尝试引入相关技艺,将传统的磨坊工艺与非遗石磨煎饼制作相结合。他认为,这是一个在淡季也可以让磨坊获得盈利的途径,不仅能为尹庄村的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也可以让古老的磨坊焕发出新的生机。
宣传推广,点燃村民热情
为让更多村民了解非遗石磨煎饼,实践队员在村内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推广活动。他们在村中进行走访宣传,发放精心制作的宣传资料,耐心讲解非遗石磨煎饼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通过生动的案例,向村民们展示非遗石磨煎饼如何在洪范镇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经过村委会允许后,实践队员在村内小广场旁的宣传栏处张贴了精心设计的宣传海报,海报上金黄酥脆的煎饼、传承人专注的神情以及村民们幸福的笑容,吸引众多村民驻足观看。同时,实践队员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村民对非遗石磨煎饼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以及对发展乡村产业的期望和建议。大部分村民们对非遗的接受程度良好,表现出对非遗石磨煎饼的好奇和对乡村产业发展的热切期盼。
携手共谋,开启发展新篇
实践队员深知,乡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与引导。因此,实践队员与尹庄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沟通。
实践队员向工作人员阐述了传承非遗石磨煎饼助力乡村发展的创新思路。从建立非遗煎饼制作工坊,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到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村民的技艺水平;从拓展销售渠道,利用电商平台将非遗煎饼推向全国,到与研学项目结合,吸引学生群体体验非遗文化,实践队员的思路清晰而全面。
村委会工作人员对实践队员的想法表示认同,并结合尹庄村的实际情况,共同探讨了可行的发展策略。双方一致认为,尹庄村拥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为非遗石磨煎饼的原材料供应提供了保障。同时,尹庄村独特的乡村风貌和人文景观,也为非遗煎饼的文化内涵增添了新的元素。通过挖掘和培育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尹庄特色的非遗产业品牌,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遗石磨煎饼的引入有望成为尹庄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此次“农遗新韵”实践队在尹庄村的走访调查与宣传推广活动,为非遗石磨煎饼在尹庄村的落地生根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队员们将继续关注尹庄村非遗产业的发展动态,定期回访,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
他们相信,通过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非遗石磨煎饼将在尹庄村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让非遗技艺在更广阔的乡村土地上绽放光彩,助力乡村走向繁荣富强。正如村委会工作人员与实践队员交谈中所言,“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非遗石磨煎饼成为尹庄村的新名片,让更多的村民享受到乡村振兴的红利,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通讯员:赵淑涵)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