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践团成员徐嘉仪同学走进大连市博物馆,探寻家乡文化。近代大连展厅的历史照片和文物,让她深刻体会到家乡人民在屈辱中抗争、在苦难中奋起的民族精神。城市演变展厅详细展示了大连从沿海小渔村到被日俄侵占改变城市格局,再变为现代化都市的历程,令她倍感自豪。此外,她还在二楼活动厅学习大连非遗螺钿手工制作,并亲手制出螺钿胸针。通过此次实践,她更加了解家乡历史,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历史的印记。徐嘉仪认为,作为新时代青年,每个人都有责任了解家乡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家乡故事。

实践团成员沈静奕同学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宣传保护活动。在这个有众多水资源的江南小镇,开展了一场“争当河小青”的实践活动。她和团队成员们来到河边上,拿铁夹和塑料袋,或直接用手,还给河边一片净土。她参与这次活动,不仅在寒假之余给家乡带来了干净的环境,还以自身为例子,鼓舞和带动更多的人投入环境保护之中。

在广东珠海,实践团成员习书艺将实践的目光聚焦于珠海三灶这一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鹤舞。她先通过网络资源初步了解鹤舞的概况、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随后实地参观珠海市博物馆,通过展览中的鹤舞道具、服饰及历史照片,进一步加深了对鹤舞文化的理解。此外,她还采访了博物馆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鹤舞在珠海三灶地区的传承与发展情况。此次实践让习书艺深刻感受到鹤舞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她表示将积极投身于鹤舞文化的宣传与推广,为传承和弘扬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实践团成员徐叶楠同学以家乡最新开展的助农直播为切入点,聚焦探索扬州宝应的特色产品及背后文化。同时以网络媒体直播为纽带,感受新时代下推动文化发展新进程。通过实地走访扬州宝应电子商务中心,进一步了解文化市场发展情况。此外,徐叶楠同学还走进了船闸村电商直播间,与工作人员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助农直播,亲身感受家乡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江苏盐城,实践团成员于采静同学则以红色文化为切入点,积极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活动。盐城滨海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无数仁人志士在此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让更多人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于采静同学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家乡历史,顺利在社区举办红色讲座。讲座上,她讲述着滨海大地上的革命故事,配合展示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让现场听众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最后展示相关图片展现当代滨海人的红色传承。于采静同学希望让更多家乡人了解到本地红色文化,在传播红色精神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激励着更多年轻人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在宁夏,实践团成员李笑涵同学聚焦贺兰山岩画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参观与宣传。首先她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贺兰山岩画馆。充分了解了岩画的各种形态、图案、发展历程与其背后蕴藏的历史,还在画馆大厅学习制作了纸龙。其次她实地参观了贺兰山岩画景区,亲自观看岩画,感受岁月纹理,探寻岩画蕴藏的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图景,领略远古人们的智慧。此外她在这里还遇见了贺兰山篆刻技艺非遗传承人,观看了在岩石上篆刻的技艺,进一步体会到了古时人们记事的技艺之高超,以及先民们无穷的智慧。最后她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记录了一天的感受与见闻并宣传了贺兰山的岩画这一独特的文化与资源,号召更多的人前来参观与旅游并欣赏“塞上江南”宁夏银川的独特景观以及风土人情。

实践团成员姚钰蓉同学则前往吕四大洋港码头进行社会实践。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吕四港镇具有先天的地理位置优势,吕四港镇历代人靠着打鱼谋生。随着新年将至,码头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渔民们忙着卸船,传输带上运送着新鲜的海产品,这是新年前最后一批上岸的渔货物,渔民们准备开始收网迎新春。姚钰蓉了解到,吕四的海产品不仅聚焦于国内市场,还面向海外市场,这也成为了吕四这座小镇的显著特征。同时因为渔民们长期在出海,为了解闷,创造出了享誉中国的渔歌号子。姚钰蓉说,吕四港镇的渔场文化成就了吕四的经济发展,知名度,对外影响力等,它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后代们传播好这种文化。

此次“‘青’心寻根,情系家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化身文化探索者,在乡土中触摸文明的温度。我们走进博物馆见证城市百年沧桑,踏访古山聆听口耳相传的非遗故事,用镜头记录民俗节庆的烟火气息,在红色故事前感悟革命先辈的热血初心。当江南同学分享志愿感悟和红色文化宣传经历,宁夏同伴解读贺兰山岩画的神秘纹样,滨海队友讲述疍家渔歌与海洋共生的智慧,不同地域的文化图景在交流中交织辉映,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这场文化寻根之旅,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家乡的精神基因,更在青年群体中播撒了文化传承的种子。期待未来能搭建更广阔的文化交流平台,让更多青年用创意激活传统,以实践守护文脉,共同书写新时代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青春篇章。
通讯员:徐嘉仪、沈静奕、习书艺、徐叶楠、于采静、李笑涵、姚钰蓉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