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泉城年韵: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对话——济南春节非遗文化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25-02-12    阅读:

泉城年韵: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对话——济南春节非遗文化实践报告

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一、实践缘起:寻找记忆中的年味
当趵突泉畔的腊梅绽开第一缕幽香,济南老城区的青石板路上开始飘荡糖瓜的甜香。作为土生土长的济南人,今年春节我选择以社会实践的方式重新认识这座千年古城。在商业浪潮冲击下,"年味变淡"的感慨不绝于耳,而国家级非遗"济南皮影戏"传承人李娟老师的话却给了我启发:"真正的年味不在商场的促销海报里,而在老百姓的手艺里、在古街巷的烟火里。"这促使我以"非遗里的中国年"为主题,在济南展开为期15天的文化寻根之旅。

二、实践纪实:触摸城市的文明肌理
1. 趵突泉灯会里的匠心传承(1月28日-2月2日)
在趵突泉公园,我见证了省级非遗"济南花灯"的制作全程。68岁的张师傅带着徒弟们将2000根竹篾扎成"二龙戏珠"骨架,裱糊的桑皮纸要经过7道桐油浸染。当夜幕降临,30组主题花灯倒映在"天下第一泉"中,游客们举着手机拍摄时,我注意到张师傅悄悄抹去眼角的泪光:"现在年轻人看的是灯光秀,但手作的温度是机器替代不了的。"
2. 曲水亭街的非遗市集(2月3日-2月5日)
大明湖畔的曲水亭街化身非遗长廊。在"济南兔子王"摊位前,传承人周秉生老师教我捏制泥胚:兔儿爷的靠旗要45度上扬,金盔要掺入云母粉。隔壁制作的中药香囊是一位00后小姐姐,她先找来薄荷、艾草、白芷、丁香、藿香等药材,按照特定比例称重。接着,将这些药材一一放入研磨钵中,手持研杵,耐心地将它们碾碎。每一下研磨,都让药材的香气渐渐散发出来。随后,有课挑出一块自己喜庆的红色布料,小姐姐把碾碎的药材均匀铺在布料中央。最后,她用五彩丝线将布料收口,精心扎成一个小巧玲珑的香囊。一个个饱含心意的香囊,将在新年为大家带来安康与好运 。
3. 章丘三德范村闹元宵(2月14日-2月15日)
正月十五,我奔赴章丘三德范村记录国家级非遗"章丘芯子"。9米高的铁架上,小演员化身"八仙过海",随着32人抬的芯子台阁起伏摆动。老艺人范明德告诉我:"这铁打的行头传了200年,每个卡扣都要用古法淬火。"当"芯子"巡游至文昌阁时,村民自发唱起"一祈风调雨顺,二愿国泰民安"的古老歌谣。
三、文化思辨:传统与现代的共生之道
在济南市非遗保护中心,我查阅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市138项非遗中,43%面临传承断层。但实践的见闻给了我新的思考维度:芙蓉街的"老济南油旋"开通抖音直播后,日销量从200个增至2000个;历城区"鼓子秧歌"进校园,孩子们改编的街舞版秧歌登上央视春晚。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叛,而是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
四、实践启示:守护文明星火的三个维度
1. 空间重构: 在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我观察到"非遗+民宿""非遗+研学"等新模式,让老手艺成为可体验的生活美学。如鲁绣工作室将牡丹纹样融入现代家居设计,订单排到半年后。
2. 技术赋能: 山东省非遗馆的AR技术让我戴上眼镜就能看到"济南皮影戏"的百年变迁,区块链技术则为每件黑陶作品生成数字身份证。这种科技赋能既保护了文化本源,又拓展了传播边界。
3. 社群培育: 在长清区马山镇,我参与组建了"00后非遗志愿者联盟"。大学生们用三维建模复原阿胶古法制作工艺,为老字号设计国潮包装,这种代际传承打破了"非遗老龄化"的困局。
五、结语:泉水流淌的文化自觉
当实践结束时,护城河畔的迎春花已悄然绽放。回望这段旅程,从大明湖的晨雾到千佛山的夕照,从老匠人布满老茧的双手到少年们闪亮的眼眸,我触摸到了济南最深层的文化脉搏。这座"曲山艺海"之城正在书写新的传奇:当李清照的"常记溪亭日暮"遇见5G传输,当秦琼的铠甲纹样跃上时装周T台,传统文化正以自信的姿态走向未来。这或许就是文明传承的终极密码——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永生。
 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探源古艺传薪火,践履新潮继世长”实践队 发稿人:高一航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