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浪潮中,能源领域的转型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关键力量。1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心系农情”社会实践队对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福宝镇大亨村的能源消费进行了调查,为我们呈现出乡村能源变革与基建发展的生动图景,也引发了我们诸多深刻的感悟。
大亨村的能源转型之路,是乡村发展理念转变的缩影。曾经,煤炭和生物质能主导着村里的能源结构,冬季里烟囱冒烟虽带来温暖,却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砍柴运煤的艰辛也困扰着村民。这种传统能源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压力。随着环保意识的觉醒和政策引导,太阳能逐渐走进村民生活。约40%的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在生活热水供应方面崭露头角。在农业生产领域,电动灌溉设备和小型光伏发电站的出现,更是让规模种植户受益,不仅降低用电成本,余电上网还增加了收入。这一系列变化,体现出科技进步与政策扶持对乡村能源转型的巨大推动作用,也让村民切实感受到绿色能源带来的实惠,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参与能源转型的积极性,助力乡村能源转型。

图为村民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曹雅平 供图
然而,大亨村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光伏发电的储能难题,使得太阳能电力在夜间和阴雨天无法稳定供应,严重限制了其在农村电力供应中的占比。这一问题反映出乡村能源发展在技术应用上的短板,高效、低成本储能设备的缺失,成为制约太阳能广泛应用的瓶颈。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方面,村里近乎空白,随着村民生活水平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难以满足,这不仅影响村民的生活质量,也阻碍了新能源在乡村的进一步推广。此外,乡村电网在用电高峰期的不稳定,也凸显出乡村能源供应基础设施的薄弱。这些问题提醒我们,乡村能源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的规划和持续投入,不能仅仅着眼于能源的转换,还要注重配套设施和技术的完善。

图为实践队员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冯宇佳 供图
面对这些困境,政府的规划和举措为乡村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村级集中式储能站,整合分布式光伏发电电能,统一管理调配,既能解决储能难题,又能调节电力供需平衡,这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方案。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上,政府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探索多方共赢的建设模式,同时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和接受度。这些措施体现了政府在乡村能源发展中的引导作用,也让我们看到乡村能源转型的希望,相信在政府的帮助和村民的积极配合下,乡村能源转型的道路一定会越来越轻松,乡村振兴也就指日可待了。
基建先行,构建乡村储充基础网络,是乡村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便利性,直接关系到乡村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完善的储能和充电设施,不仅能够提升新能源的利用效率,还能促进新能源产业在乡村的发展。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乡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从大亨村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乡村振兴战略在能源领域的具体实践。能源转型与基建发展相互促进,共同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绿色、高效、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模式,不仅能够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还能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增加村民收入,提升乡村的整体竞争力。在未来的乡村发展中,我们应继续加大对乡村能源领域的关注和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乡村能源转型和基建建设取得更大的突破。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关注乡村发展,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通过学习专业知识,为乡村能源转型和基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通过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乡村需求,为解决实际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乡村能源将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必将实现,乡村也将迎来更加绿色、繁荣的明天。(通讯员 杨大森)

图为心系农情实践队合照。李珂 供图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