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豫剧版“妆造”的奥秘

发布时间:2025-07-02    阅读:
【寻迹祥符豫韵流芳】2025年7月1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寻迹祥符·豫韵流芳”调研团队走进开封豫剧院,深入探访豫剧祥符调刀马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团队在豫剧院资深演员袁晓月老师的带领下,近距离观摩了豫剧妆容、服饰及唱腔的艺术特色,并亲身体验戏曲表演的独特魅力。  
  
在化妆间,袁老师一边为“花木兰”角色上妆,一边向团队成员讲解豫剧妆容的奥妙。她介绍,豫剧女角妆容大多相似,唯有老旦的腮红偏橘调、更暗沉,以体现年龄感。化妆采用戏曲油彩,配合“吊眉”技法,使演员更显精气神;过去的老师傅们用特制颜料,不易脱妆;如今虽加入高光修容,但整体仍保留传统花脸风格。


(匡曼滢摄)
(何俊摄)
在戏服展示环节,袁老师强调:“戏服可破,但绝不能穿错。”她以“穆桂英”的铠甲与“花木兰”的戎装为例,说明不同角色服饰的严格区分。团队成员还穿上符合自身气质的戏服,沉浸式体验角色塑造。  
 

(何俊摄)
谈及唱腔,袁老师示范了祥符调的独特发声方式:“传统豫剧唱法讲究‘唇齿之间’,声音集中在上牙位置,唯有极高音时才需借用民族美声的腔体。”她提醒学生,表演时需兼顾声腔运用与角色神情,方能展现豫剧的鲜活生命力。 

(何俊摄)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豫剧祥符调刀马旦艺术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从传统油彩妆容的精雕细琢,到“戏服不可穿错”的严谨规矩,再到唇齿间流转的唱腔韵味,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非遗传承的匠心。作为新时代音乐学子,我们不仅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更应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以青年视角创新表达,让传统戏曲艺术在当代焕发新生。未来,团队将持续探索豫剧与现代艺术的融合路径,为非遗保护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王瑾
编辑:王瑾
图片:匡曼滢,何俊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携手防艾护健康,艺彩纷呈筑未来

携手防艾护健康,艺彩纷呈筑未来

合肥大学大学生红十字会“共镌曙光”队于7月3日在安徽泗县山头镇中心小学,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四日活动。以“人道、博爱、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