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深入了解豫剧精神,2025年7月2日,安徽师范大学赴河南省开封市豫剧院祥符调刀马旦艺术调研团队专访豫剧名家桑艳红老师。
桑艳红老师从艺四十多年来,在豫剧舞台上塑造诸多经典形象,荣获多项殊荣。谈及传承使命,她眼神坚定:“豫剧是流淌在中原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越是困难重重,我们越要迎难而上。”

学戏生活充满了挑战,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练功,压腿、下腰、踢腿,每一项基本功都要反复练习,常常练得浑身酸痛。“冬天练功最苦,手脚冻得通红,可还是得咬牙坚持。”桑艳红老师感慨地说,为了练好一个动作,她常常在练功房一待就是一整天,汗水湿透了衣衫,也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由于戏服十分贵重,为了不弄脏衣服,老师甚至在演出服内裹上塑料袋,防止出汗把衣服打湿。
除了艰苦的基本功训练,唱腔的学习也是一大难关。豫剧唱腔丰富多样,要掌握好并不容易。桑艳红老师为了练出优美的唱腔,每天早起吊嗓子,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地学,一个音一个音地抠。遇到难以把握的唱腔,她就反复听名家的唱段,仔细琢磨其中的韵味和技巧。“有时候为了一个拖腔,我能练上百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她笑着说,眼中透着坚定。

根据老师的讲述,在一次山西的演出中,中途下了一场大雨,正在台上演出的老师们本来以为观众都会走,但是没想到台下的观众们却无人离开。那场雨中的演出依然清晰地印刻在她的记忆深处。每当她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那些在雨中坚守的观众,他们的身影,成为了她演艺生涯中最珍贵的财富,激励着她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永不言弃。
“每一个角色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我会深入研究剧本,了解角色的背景和性格特点,努力把他们鲜活地呈现在舞台上。”桑艳红老师说,她对表演始终保持着敬畏之心,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然而,在豫剧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今天,桑艳红老师也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现在愿意学习豫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我们必须想办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豫剧。”为了推广豫剧,她积极参与各种戏曲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亲自为学生和戏迷们授课,分享自己的学艺经历和表演技巧,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回顾自己的豫剧生涯,桑艳红老师感慨万千:“豫剧是我一生的挚爱,它给了我太多的收获和感动。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豫剧、爱上豫剧,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