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高屋社区的便民服务点里,一场“行走的微党课”正在上演。重庆理工大学“E学E行”电亮津心社会实践团将家电维修现场变成思政课堂,让专业技能与初心使命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同频共振。
工作台整齐排列的电风扇、电饭煲、台灯,在青年学子手中“重获新生”。实践团成员尼亚冰、吴礼镇等熟练拆解、检测、换件,用精湛技艺为居民排忧解难。截至目前,这支团队已累计修复各类小家电300余件,成为社区里的“便民贴心人”,用实干赢得群众口碑。
“我们拧动的不仅是螺丝,更是连接民心的纽带。”学生党员贺秋在维修间隙开讲的微党课,让现场气氛愈发热烈。她坦言,义务维修看似是技术操作,实则是青年党员践行初心的生动实践。“对我们而言,每一次弯腰检修,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诠释。”这番话让在场青年深受触动,大家纷纷表示要在实践熔炉中锤炼本领,在奉献社会中涵养品格。社会实践恰是青年成长的“必修课”,唯有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方能真切体悟责任与担当的深刻内涵。
“这种‘沉浸式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让‘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从课本走向生活。”实践团指导老师杨康介绍,当青年学子俯身检修电器时,奉献精神已悄然融入血脉。这种“专业技能+社会服务”的创新模式,既解了居民燃眉之急,更搭建起青年成长的实践舞台。这堂“沾泥土”的微党课之所以直抵人心,正因它将初心使命落到了实处——维修现场就是鲜活教材,居民的笑容便是最佳评语。
以螺丝刀为笔、电烙铁为墨,E学E行”电亮津心社会实践团在社区一角书写下“知行合一”的青春答卷。这场“行走的微党课”生动诠释:最深刻的成长,永远发生在服务人民的第一线;最动人的教育,始终扎根于火热的社会实践中。
作者:“E学E行”电亮津心社会实践团 来源:重庆理工大学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7月9日,瓢泼大雨倾泻而下,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高屋社区在雷雨交加的天气中却暖意融融。重庆理工大学电气学院义务维修小组深入开展暑期
7月9日,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高屋社区的便民服务点里,一场“行走的微党课”正在上演。重庆理工大学“E学E行”电亮津心社会实践团将家电
7月2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3级舞蹈表演专业学生,赴蚌埠市怀远县艺术调研团队,通过与安徽省花鼓灯艺术歌舞团和相关文化馆对接交流
7月8日,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青鸽社会实践队发挥专业特长,走进当地敬老院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活动。
上午,队员们在敬老
7月6日,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青鸽社会实践队在上堡乡开展了文艺演出与水稻种植活动。
上午,“载歌载舞颂党恩 文明新风润乡村
7月5日,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青鸽社会实践队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队员们前往上堡整训旧址,在讲解员带领下进行沉浸式红色教育学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青鸽”社会实践队于7月4日赴崇义县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以“农耕文化+戏曲文化”为主线,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