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再赴老营革命烈士陵园,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铁道精神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铁脉薪传实践团再赴老营革命烈士陵园,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铁道精神
  (通讯员 高郁杉)2025年 7月6日早上8点,武当山麓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阳光已为老营革命烈士陵园披上一层庄严的金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铁脉薪传实践团”在指导老师马保青、于海莹的带领下,再次踏上这片承载厚重历史的土地,开启又一次铁道兵精神的探寻之旅。
                 瞻仰烈士纪念碑,缅怀先烈事迹
  一进入陵园,实践团成员们便被庄严肃穆的氛围所笼罩。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大家整齐列队,静穆肃立。随着悠扬低回的乐声响起,成员们依次向烈士纪念碑敬献鲜花,并深深鞠躬致敬,表达对革命先烈们无限的崇敬与哀思。这些烈士们为了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以及铁路事业的畅通无阻,不惜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也让成员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今日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研读史料典籍,追溯铁道发展脉络
  在陵园的展览室内,珍藏着大量有关铁道建设的历史资料。实践团成员们围坐桌前,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翻开《西线烽火》《铁道先辈史料画册》等泛黄的史料书籍。字里行间,先辈们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的艰苦奋斗画面逐渐清晰,从开山炸石时的艰难险阻,到护路抢险中的无畏冲锋,铁路建设者们在烽火岁月里的伟大壮举仿佛历历在目。成员们或独立研读,或两两探讨,在对这些零散历史片段的梳理中,逐步勾勒出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发展历程,也让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的铁道精神在心中深深扎根。
                 聆听守陵人讲述,感悟坚守的力量
  实践团有幸邀请到陵园负责人陈太燕进行深度讲解。陈主任深情地回顾了陵园初创时期的诸多不易,从物资的极度匮乏,到建设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但筑路者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硬是在艰难环境中建成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陵园。在 “珍贵瞬间” 展区,他手指一张张旧照,动情地讲述着先辈们当年筑路的感人故事,从自制炸药时的智慧果敢,到在悬崖峭壁间铺设铁轨的无畏坚韧,铁道先辈们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他还分享了这些年与不同年龄层参观者的互动故事,许多人在参观后深受触动,感动落泪,老人们则在这里重温往昔岁月。陈主任的讲述,不仅让成员们对老营烈士陵园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让那段“巴山汗水起彩虹,蜀道天险变通途”的峥嵘岁月立体地展现在大家眼前,进一步深化了成员们对传承铁道兵精神重要意义的理解。这些故事让实践团成员们更加明晰了自身肩负的责任,决心要将陵园所承载的铁道精神传承下去。
                  志愿服务献爱心,缅怀英烈表敬意
  活动接近尾声时,实践团成员们自发地在陵园内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他们认真清扫道路,仔细擦拭每一座墓碑,以实际行动向长眠于此的英烈们表达最真挚的敬意与追思之情。在为烈士墓碑擦拭尘埃的过程中,成员们仿佛在与先烈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进一步加深了对革命精神的理解与感悟。
  此次铁脉薪传实践团再次走进老营革命烈士陵园,不仅是一次对铁道兵历史的深入挖掘,更是一场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通过此次活动,成员们对铁道兵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也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决心。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以铁道先辈为榜样,把这份崇敬与感动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铁道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当青年们的手拂过无名丰碑上的露水,坚定的誓言在苍松翠柏间回荡,铁道兵精神的火种已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铁道兵们用血肉筑成的“蜀道通途”,不仅是地理上的跨越,更是民族精神的永恒高度,而这个高度,也必将由一代又一代青年,凭借奋斗与信仰不断向上延展。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