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最新动态计控学院创新实践AI赋能社区服务

发布时间:2025-07-21    阅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作为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智汇益行"团队的一员,我有幸参与了7月16日在学府小区开展的AI文本生成技术宣讲活动。这次实践不仅让我见证了科技赋能基层的无限可能,更让我深刻体会到技术落地过程中的人文温度。
  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社区工作者每天要处理大量文字工作:从活动通知到工作总结,从政策宣传到居民沟通。这些看似简单的文案工作,却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此同时,社区里的老年居民在表达需求时也常常遇到困难。这种双重困境让我们意识到:AI文本生成技术或许能成为破局的关键。
  我们团队精心设计了以"五个黄金法则"为核心的培训方案。这五个法则——明确需求、提供背景、指定格式、控制长度、及时纠正——就像打开AI宝库的钥匙。为了让抽象的技术更接地气,我们准备了大量社区工作场景中的具体案例。比如,将"帮我写个通知"优化为"请帮我写一份关于重阳节敬老活动的通知,时间定于10月14日上午9点,地点在社区活动中心,要求语言温馨,包含报名方式"。
  宣讲当天,学府小区服务中心的会议室座无虚席。当宣讲人演示如何使用AI快速生成一份社区活动方案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负责宣传工作的李大姐,她起初对AI持怀疑态度:"机器写的文案能有感情吗?"我们便现场演示:先让AI生成初稿,再引导她加入"社区特色"和"个人风格"。最终呈现的方案既有专业框架,又饱含社区温度,李大姐连连称赞:"这简直是我的智能助手!"
  互动环节更是精彩纷呈。有位工作人员提出想用AI整理居民意见,但担心信息杂乱。我们便教大家使用"分类汇总+重点标注"的提问技巧。当看到零散的意见被自动整理成条理清晰的报告时,不少人都掏出手机记录这个"神奇"的操作步骤。这种即学即用的方式,让技术不再高不可攀,而是变成了触手可及的工作伙伴。
  这次实践让我对技术创新有了更深的理解。技术不是冰冷的产品,而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有位年近六旬的社区书记刚开始连键盘都不太会用,但通过我们的手把手教学,她不仅学会了基础操作,还创新性地用AI来起草居民调解协议书。她说:"以前写这种文书要琢磨半天,现在有了AI帮忙,我能把更多时间用在走访居民上。"这句话让我明白,技术赋能的终极目标是释放人的价值。
  我们也遇到不少挑战。比如有些工作人员担心被AI取代,我们就强调"AI是助手而非替代"的理念;面对操作困难的长者,我们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操作指南。这些经历让我懂得,技术推广需要换位思考,只有站在使用者角度,才能真正解决他们的痛点。
  这次宣讲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计划建立"社区AI应用案例库",收集各类工作场景中的实用模板;开发"语音输入+AI优化"功能,帮助表达障碍的居民准确传递需求;还将与社区保持长期对接,持续优化解决方案。
  更长远地看,我们期待能构建"高校-社区-企业"三方协作的智慧社区生态。高校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社区反馈实际需求和使用体验,企业则负责产品开发和迭代。当AI技术真正融入社区治理的毛细血管,"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智慧生活将成为现实。
  这次"智汇益行"实践活动,让我跳出了技术的象牙塔,走进真实的社会场景。当看到社区工作者从怀疑到接受,从接受到创新使用AI工具时,我更加坚定了用技术服务社会的信念。AI不仅是改变工作效率的工具,更是连接人与人、心与心的桥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既要仰望技术星空,更要脚踏实地,让技术创新真正造福于民,为构建智慧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