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作为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智汇益行"团队的一员,我有幸参与了7月16日在学府小区开展的AI文本生成技术宣讲活动。这次实践不仅让我见证了科技赋能基层的无限可能,更让我深刻体会到技术落地过程中的人文温度。




这次实践让我对技术创新有了更深的理解。技术不是冰冷的产品,而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有位年近六旬的社区书记刚开始连键盘都不太会用,但通过我们的手把手教学,她不仅学会了基础操作,还创新性地用AI来起草居民调解协议书。她说:"以前写这种文书要琢磨半天,现在有了AI帮忙,我能把更多时间用在走访居民上。"这句话让我明白,技术赋能的终极目标是释放人的价值。
我们也遇到不少挑战。比如有些工作人员担心被AI取代,我们就强调"AI是助手而非替代"的理念;面对操作困难的长者,我们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操作指南。这些经历让我懂得,技术推广需要换位思考,只有站在使用者角度,才能真正解决他们的痛点。
这次宣讲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计划建立"社区AI应用案例库",收集各类工作场景中的实用模板;开发"语音输入+AI优化"功能,帮助表达障碍的居民准确传递需求;还将与社区保持长期对接,持续优化解决方案。

这次"智汇益行"实践活动,让我跳出了技术的象牙塔,走进真实的社会场景。当看到社区工作者从怀疑到接受,从接受到创新使用AI工具时,我更加坚定了用技术服务社会的信念。AI不仅是改变工作效率的工具,更是连接人与人、心与心的桥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既要仰望技术星空,更要脚踏实地,让技术创新真正造福于民,为构建智慧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