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西安交通大学“陶纹华彩”社会实践团队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聚焦马家窑彩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开展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走访与深度访谈,在文化解码、非遗对话、文旅融合等方面推进工作,为马家窑文化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马家窑文化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部分,承载着远古先民的智慧。实践团首站走进甘肃省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与王勇主任深入交流。王主任解读了水波纹、蛙纹等纹饰的文化内涵——既体现先民对自然的崇拜,也为中华文明本土起源说提供实证。

(图:王勇主任为实践团讲解马家窑文化)
王主任介绍,2014年起多方联合推进的马家窑文化考古研究成果丰硕,如寺洼遗址发掘的三重直角拐弯围壕,为新石器时代聚落研究提供关键依据,该遗址入选“2024年全国十大遗址新发现”。谈及传承,他鼓励团队发挥技术优势,用AR/VR复原先民场景、借抖音等新媒体吸引年轻人,双方就此展开探讨,奠定理论基础。

(图:实践团就马家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访谈王勇主任)
随后,实践团前往河口村拜访非遗传承人闫师傅,了解到彩陶以当地红土和矿物颜料为原料,制作工序繁复。闫师傅坦言,因学习艰苦、社会认知度低,技艺传承面临断代风险,目前仅靠家族维系。对于团队提出的电商推广、文创开发等方案,闫师傅虽顾虑网店竞争与运营经验,但对“建模技术辅助素陶制作降本”及开设文创体验店、开发冰箱贴等年轻人喜爱的产品表示支持,为后续计划注入信心。

(图:闫师傅制作的部分彩陶)
尽管马家窑文化有一定名气,但村民文化自豪感与品牌影响力仍需提升。实践团希望推广特色模式,增强文化自信。此次调研让团队既体会到古人智慧,也感受到传统技艺的挑战与机遇。队长表示,将通过技术赋能与创意设计,让千年彩陶融入现代生活。目前,团队已启动与闫师傅的合作规划,联合高校开发首批文创产品并试点电商推广;未来还将借助3D建模优化制作流程、打造彩陶研学基地,助力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正如闫师傅所言:“文化需要时间打磨,有了年轻人的参与,彩陶技艺的未来一定会更光明。”

(图:实践团成员采访闫师傅)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