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蓝帆“木兰青溪”逐梦团:木兰溪畔逐梦起,青溪守护践初心

    发布时间:2025-08-06    阅读:
    来源:泉州海洋职业学院蓝帆“木兰青溪”逐梦团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蓝帆“木兰青溪”逐梦团

木兰溪畔践初心

       为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践行青年学子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泉州海洋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蓝帆“木兰青溪”逐梦团奔赴莆田市,开展以“木兰溪畔逐梦起,青溪守护践初心”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展馆研学等方式,系统调研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用青春行动书写生态保护的时代答卷。

木兰陂公园千年古陂述说生态长歌

       实践首站,逐梦团走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木兰陂公园。烈日下,队员们利用纸笔沿陂堤徒步,详细记录陂体结构、闸门分布。队员们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构建陂堤三维模型,发现古陂“上游蓄水、下游泄洪、两岸分洪”的精巧布局,与现代“蓄泄兼筹、系统治理”水利理念高度契合。
 
       陂畔榕荫下,逐梦团采用“一对一访谈+影像记录”的方式,与当地居民展开交流。85岁的陈爷爷指着前方的木兰陂,自豪地为队员们讲解古陂结构,阐述了木兰溪的成功治理对当下的好处,当他回忆起20年前的木兰陂感慨到:“一到汛期,水漫屋脊,灶王爷都泡在水里。如今溪清岸绿,渔船安稳泊进新码头,日子像换了天地”。逐梦团通过对当地居民的深度访谈,体会到了古陂的保护对民生而产生的影响;用镜头定格老人眼里的光,也把“护一陂而安一方”的信念刻进心里。
 

木兰溪治理展示馆科技浮雕铭刻为民情怀

       逐梦团第二站来到了木兰溪治理展示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通过全景仿真沙盘、珍贵图片、新闻视频、影音播放等方式,了解到木兰溪从“水患之河”到“生态之河”的历史巨变。木兰溪治理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推动的民生工程,是“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参观木兰溪治理展示馆,同学们从中更直观地理解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意义,也深刻认识到只有把“久久为功”的接力棒接稳、把系统观念的种子播远,才能让绿色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参观结束后,队员们采访了治理馆陈瑞椿馆长。陈馆长介绍道,过去的木兰溪水患频发,连安全和生存都会受到问题,当时的群众、各级部门、政府都非常希望能够将木兰溪治理好,正是因为遇到的问题多,以及难以攻坚的技术,使得我们治理木兰溪迫在眉睫。木兰溪生态治理项目自 1999 年正式启动,历经25年风雨,一路披荆斩棘,以非凡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变害为利、造福人民”,这简短而有力的八个字,不仅精准概括了木兰溪治理的核心目标,更承载着总书记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深深的关怀与期望。
       当队员们问及作为大学生要如何参与到木兰溪治理时,陈馆长表示“大学生参与木兰溪治理,完全可以从身边的小事着手。比如,团队可以每月定期参与净滩行动,利用旧衣物自制生态浮岛来净化水质;通过采访老渔民,整理治水相关的方言词汇,并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手册,以此协助巡查员与当地居民更好地沟通;还可以用手机拍摄闸门启闭、水质检测等治理过程,制作成‘治水日记’短视频,对木兰溪治理工作进行宣传。这些实践活动无需专业设备,只需利用废旧物品和免费软件就能开展。这些实践无需专业设备,利用废旧物品和免费软件就能开展,治水的改变,正藏在这些“微小但持续”的行动里。”
 

东圳精神教育基地精神力量永不褪色

       逐梦团最后来到了东圳精神教育基地,登上东圳水库大坝。展馆内,1958年数万民工肩挑手扛、在崇山峻岭间筑坝的场景被定格成永恒;玻璃柜中,锈迹斑斑的铁锹、磨得发亮的扁担,无声诉说着“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东圳精神。
站在巍峨的大坝上,眼前是碧波荡漾的湖面,身后是层峦叠翠的青山,队员们沿着输水隧道徒步勘察,用专业软件绘制三维地形模型,探讨水库调蓄能力的科学原理;深入周边村落,与村民围坐交流,记录水库灌溉对农业生产的实际影响。队员们身临其境感受莆田人民战天斗地、众志成城修建水库的壮阔历史,沿着历史脉络回望过去,深刻理解“绿水青山”理念背后代代相传的坚守,感悟生态治理中蕴含的责任与担当。
 
       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木兰溪流域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不仅见证了木兰陂这一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精妙布局与历史价值,还深刻体会到木兰溪从“水患之河”到“生态之河”的华丽蜕变,以及东圳精神所蕴含的“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此次实践让青年学子们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保护责任的热情,为书写生态保护的时代答卷贡献了青春力量。(通讯员 江尚美)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