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洋职业学院蓝帆“木兰青溪”逐梦团
木兰溪畔践初心
为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践行青年学子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泉州海洋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蓝帆“木兰青溪”逐梦团奔赴莆田市,开展以“木兰溪畔逐梦起,青溪守护践初心”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展馆研学等方式,系统调研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用青春行动书写生态保护的时代答卷。木兰陂公园:千年古陂述说生态长歌
实践首站,逐梦团走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木兰陂公园。烈日下,队员们利用纸笔沿陂堤徒步,详细记录陂体结构、闸门分布。队员们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构建陂堤三维模型,发现古陂“上游蓄水、下游泄洪、两岸分洪”的精巧布局,与现代“蓄泄兼筹、系统治理”水利理念高度契合。

木兰溪治理展示馆:科技浮雕铭刻为民情怀
逐梦团第二站来到了木兰溪治理展示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通过全景仿真沙盘、珍贵图片、新闻视频、影音播放等方式,了解到木兰溪从“水患之河”到“生态之河”的历史巨变。木兰溪治理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推动的民生工程,是“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参观木兰溪治理展示馆,同学们从中更直观地理解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意义,也深刻认识到只有把“久久为功”的接力棒接稳、把系统观念的种子播远,才能让绿色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当队员们问及作为大学生要如何参与到木兰溪治理时,陈馆长表示“大学生参与木兰溪治理,完全可以从身边的小事着手。比如,团队可以每月定期参与净滩行动,利用旧衣物自制生态浮岛来净化水质;通过采访老渔民,整理治水相关的方言词汇,并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手册,以此协助巡查员与当地居民更好地沟通;还可以用手机拍摄闸门启闭、水质检测等治理过程,制作成‘治水日记’短视频,对木兰溪治理工作进行宣传。这些实践活动无需专业设备,只需利用废旧物品和免费软件就能开展。这些实践无需专业设备,利用废旧物品和免费软件就能开展,治水的改变,正藏在这些“微小但持续”的行动里。”

东圳精神教育基地:精神力量永不褪色
逐梦团最后来到了东圳精神教育基地,登上东圳水库大坝。展馆内,1958年数万民工肩挑手扛、在崇山峻岭间筑坝的场景被定格成永恒;玻璃柜中,锈迹斑斑的铁锹、磨得发亮的扁担,无声诉说着“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东圳精神。站在巍峨的大坝上,眼前是碧波荡漾的湖面,身后是层峦叠翠的青山,队员们沿着输水隧道徒步勘察,用专业软件绘制三维地形模型,探讨水库调蓄能力的科学原理;深入周边村落,与村民围坐交流,记录水库灌溉对农业生产的实际影响。队员们身临其境感受莆田人民战天斗地、众志成城修建水库的壮阔历史,沿着历史脉络回望过去,深刻理解“绿水青山”理念背后代代相传的坚守,感悟生态治理中蕴含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