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民宿经营者:洞察经营现状与挑战
在张家台村,民宿作为非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村庄旅游业的繁荣与衰落。实践队员们实地走访了多家民宿,并与经营者进行了深入的面对面交流。“24年8月我们才开始经营民宿,起初生意火爆,但到了月底游客就明显减少了。”一位民宿经营者感慨道。他透露,民宿的旺季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这段时间内,民宿每晚能接待约十位游客,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然而,淡季时,民宿的入住率大幅下降,平均三四天才能迎来一位客人,这对民宿的运营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在经营过程中,民宿经营者们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一位年轻的经营者坦言:“当前民宿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我们不仅要提升服务质量,还需重视卫生和价格管理。游客对住宿条件的要求日益严苛,我们必须持续改进,方能吸引更多回头客。”
此外,民宿经营者们特别强调了宣传与推广的重要性。他们指出,尽管政府公众号和日照电视台等平台已对张家台村进行了宣传,但宣传力度仍有待加强,尤其是针对年轻游客群体的精准营销策略亟须进一步优化。
二、考察基础设施:评估现状与提升空间
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村庄的整体形象。实践队员们对张家台村的基础设施进行了细致全面地考察,涵盖了道路、路灯、旅游标识等多个方面。“村里发展旅游后,加强了村民宣传家乡和维护村子形象的意识,基础设施也有了明显改善。”一位村民告诉实践队员。他提到,近年来,村里进行了路灯建设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提升了村庄的夜间照明条件,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安全的出行环境。
然而,在考察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位民宿经营者反映:“村里的街道较为狭窄,旅游旺季时容易发生拥堵,这给游客的出行带来了不便。”此外,部分小巷道路崎岖不平,且存在建筑垃圾散落、渔网堆放不整齐等现象,影响了村庄的整体美观和卫生状况。
针对这些问题,实践队员们建议加强村庄的空间布局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他们提出,可以通过拓宽街道、完善旅游标识、强化绿化美化等措施,提升村庄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还应推进垃圾分类与污水处理工作,确保旅游业与生态环保和谐共生。
三、梳理实际情况:探索提升潜力
通过此次对张家台村民宿经营者及基础设施的深入调研,“渔隅勘行”社会实践队深刻体会到村庄在非农产业发展中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与面临的严峻挑战。民宿作为张家台村旅游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村庄的经济繁荣。而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则是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和村庄整体形象的关键因素。未来,张家台村应持续加强民宿经营者的培训与支持力度,优化基础设施的布局与提升建设水平,推动非农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实践队员们也纷纷表示,将继续关注张家台村的发展动态,为村庄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