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历史价值挖掘与教育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04    阅读:
    来源:梦觉新影
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历史价值挖掘与教育实践历程基于实地参观的历史感悟与思考
摘要: 本调研以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为核心载体,通过实地参观考察、馆藏史料研读、工作人员交流等方式,深入探寻青岛作为一战远东唯一战场的历史印记。调研过程中,系统记录博物馆内武器装备、战场复原场景及历史文献等核心资源,梳理青岛一战历史的发展脉络,同时结合参观体验形成个人感悟。本次调研不仅填补了对青岛本土近代历史认知的空白,更让参与者在实物史料与场景沉浸中深化对历史的理解,为后续历史学习与红色文化传播积累实践经验。​
关键词: 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实地参观;历史感悟;史料研读;红色文化​
引言: 遗址类博物馆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桥梁,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价值。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作为国内唯一全面展现一战时期青岛历史的专业博物馆,保存着青岛在一战中的珍贵历史遗存。此前,受限于课本知识的简略性,对青岛一战历史的认知多停留在碎片化层面。为深入了解这段本土特殊历史,感受遗址背后的历史温度,特开展本次实地调研,通过 “走进博物馆、触摸历史” 的方式,挖掘馆藏资源的历史意义,同时记录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历史认知与文化传承注入实践视角。
正文:本次调研聚焦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的核心展陈内容,具体涵盖三大核心板块:一是实物史料展区,包括一战时期德军使用的野战炮、英军制式步枪、士兵佩戴的钢盔与勋章,以及当时的通讯设备、医疗器具等,这些实物直接反映了一战时期的军事技术与士兵生活;二是场景复原展区,重点参观德军防御工事模拟场景、战场临时医疗站、士兵营房等复原区域,通过场景搭建还原一战时期青岛战场的真实环境;三是文献档案区,研读一战时期的军事命令副本、士兵家书原稿、历史新闻照片及学术研究文献,从文字与图像中挖掘历史细节。
步入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首先被展馆整体的设计风格所吸引 —— 暗色调的展厅搭配暖黄色的灯光,墙面以一战时期的军事地图为背景,入口处的电子屏循环播放青岛一战历史纪录片片段,瞬间将人带入百年前的历史情境中。展馆入口处的 “青岛一战历史时间轴”,以清晰的脉络标注了 1897 年德国占领青岛、1914 年日德青岛战役爆发、1922 年青岛回归中国等关键节点,让我们在正式参观前,快速建立起对青岛一战历史的整体框架认知。
实物展区是本次参观的重点区域,当看到展柜中静静陈列的德军野战炮时,其庞大的体积与斑驳的炮身纹路令人震撼 —— 讲解员介绍,这门炮是 1914 年日德青岛战役中德军使用的主力武器之一,炮身上的编号 “1898” 印证了其生产年代,炮口的磨损痕迹则是战争留下的直接印记。在士兵生活用品展柜前,一件褪色的德军制服引发关注,制服袖口绣有士兵的姓名缩写,内侧还残留着淡淡的污渍,工作人员说:“这件制服是从民间征集而来,经过文物修复后展出,它不像武器那样具有冲击力,但却能让我们感受到百年前士兵的真实生活状态。”​
此外,展柜中陈列的士兵家书尤其令人动容。其中一封 1914 年 9 月由德军士兵写给家人的家书,字迹潦草却情感真挚,信中提到 “青岛的秋天很凉爽,只是战场的炮火让人心慌,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到家乡”,末尾还画了一个简单的笑脸图案。这些文字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却以个人视角展现了战争中的人性,让我们意识到,历史不仅是战役与时间,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与故事。
此前对博物馆的认知多停留在 “陈列展品” 的层面,而本次参观让我们意识到,遗址类博物馆是 “活的历史课堂”。它不仅保存历史遗存,更通过场景设计、互动讲解等方式,让历史变得生动有趣,尤其对青少年历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 相较于课本中的文字,实物与场景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帮助青少年建立对历史的直观认知。未来,希望更多人能走进这类博物馆,通过实地参观感受历史的温度,让历史记忆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