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拾文思源赴雅安研文旅非遗,北航实践助乡村绘振兴新篇

    发布时间:2025-09-06    阅读:
    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拾文思源”实践队邱荟如
    2024年7月11日至13日,北航拾文思源实践队在雅安市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调研活动,先后走访了8个调研点位,深入了解了当地文旅资源、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实践,为校地协同发展积累一手资料。

图:雅安市雨城区文旅系统领导与实践队成员开展座谈会
    7月11日上午,实践队首站前往雅安市雨城区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与雨城区文广经济局分管文化的副局长马骏、非遗中心代表,及北航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孙振西、艺术乡建中心负责人王可等开展座谈。马骏副局长从地理、生态、文化、区位、文旅格局五个维度介绍雨城区情况,重点提及南路边茶、大熊猫栖息地两大世界非遗,以及“五张牌”文旅发展规划,同时坦诚分析营销爆点缺失、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困境;孙振西主任则介绍北航学科优势与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科技”的实践成果,双方初步达成建立艺术乡建基地、联合推进非遗升级等合作意向。

图:李朝贵老师为实践队成员介绍藏茶

图:实践队成员与藏茶厂工作人员合影
    7月11日上午第二站,实践队来到雅安藏茶厂,在董事长李朝贵的讲解下展开调研。队员们系统了解了雅安藏茶的历史脉络,从唐代文成公主携茶入藏,到近现代茶号合营、四川省雅安茶厂的成立;深入学习藏茶“和茶、顺茶、调茶、团茶、陈茶”五大核心工艺及32道工序,见证传统工艺与现代自动化发酵设备、检测技术的融合;参观中国藏茶博物馆与“藏茶世界”国家AAA级景区,感受藏茶作为“民族团结纽带”的文化价值,以及茶厂在公益捐赠、市场拓展方面的成果。

图:实践队成员与廉学洺老师进行交流

图:村民油画作品

图:叶宗明老师为成员介绍艺术作品

图:藏茶雕塑
    7月11日下午第一站,实践队走进草坝镇塘坝村开展田野调研。通过走访“厚山房”“秋明山庄”及村内艺术民宿集群,队员们与艺术家廉学洺、叶宗明深入交流,了解二人如何将村内老木梁、茶园枯枝等闲置资源转化为艺术装置,以藏茶膏绘画、工笔画还原茶马古道文化;重点考察“艺术家引导+村民参与”的共创模式,包括廉学洺开设的免费油画班、叶宗明的木板画课程,以及这些活动如何带动400余名村民参与创作,形成“艺术创作+民宿承载+研学赋能”的乡村振兴模式。

图:陈升焕老师为大家介绍周公山竹编

图:竹编艺人正在进行编织

图:竹编作品
    7月11日下午第二站,实践队前往周公山竹编工坊,与市级非遗传承人陈升焕交流调研。队员们学习周公山竹编的历史与工艺,从砍竹、破篾(刮青)、修篾、染篾到编织、整形,深入了解100余道手工环节;详细了解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即公司承接订单、合作社提供原料与技术指导、农户居家生产,该模式已带动6000余人次培训,产品远销国内外,2023年还接到80万元大额订单,同时也见证了政策扶持下非遗工坊的建设与发展。

图:“十里芳菲·野玫瑰村”外景

图:实践队成员认真聆听“十里芳菲·野玫瑰村”员工的讲解
    7月11日下午第三站,实践队探访“十里芳菲・野玫瑰村”。队员们考察其地理位置优势(距雅安高铁站35分钟车程)与设施特点,包括花茎式布局的建筑、源自“西蜀第一汤”的42个温泉汤池(出口水温85℃以上,含16种矿物质)、92间多样客房;聆听讲解员介绍其自然探索(森林徒步、溯溪)、文化体验(植物拓染、非遗市集)、美食享受(花畑餐厅)等活动,了解其针对亲子家庭、情侣、品质生活追求者等不同人群的服务定位,及“生态+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理念。

图:熊猫砚半成品

图:汉白玉文创石雕

图:李大刚老师向大家介绍穆坪砚

图:李大刚老师与实践队成员合影
    7月12日上午,实践队聚焦“小众”非遗,前往宝兴县穆坪砚制作技艺传承基地,与县级传承人李大刚交流调研。队员们近距离观察外郎石的独特质地与色彩,了解穆坪砚的历史与“随形就势”的制作工艺;听取李大刚介绍穆坪砚当前面临的人才短缺、工业化冲击、市场萎缩等困境,以及其通过开发熊猫砚、故宫系列文创,推进“非遗文化研学服务体”建设,为非遗寻找现代出路的探索。

图:实践队成员在博物馆进行参观
    7月13日上午第一站,实践队走进雅安市博物馆。在展馆内,队员们参观汉代圆雕石兽(全国现存20具,雅安占13具)、东汉“天下第一吻”石棺、记载南方丝绸之路走向的《何君阁道碑》拓片等珍贵文物;在茶马古道展厅,通过身负260斤茶包的背夫铜像、铭刻了“八大茶号”历史的藏茶砖墙,感受茶马古道的艰辛;同时关注到馆内参观人流稀疏、文创开发不足等问题,初步思考数字技术赋能与精准宣传的解决方案。

图:实践队成员与共和国一号工程合影
    7月13日上午第二站,实践队前往中国・雅安318自驾大本营——共和国一号工程红色基地调研。在318公路文化体验馆,队员们了解了全长5476公里,被誉为“中国最美人文景观大道”的318国道概况与川藏公路的修建历史——1950年动工,10多万军民以钢钎、铁锹等工具,翻越14座高山、跨越10余条大河,3000多名烈士长眠于此;通过锈迹斑斑的修路工具与展墙数据,深刻感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以及该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
    此次调研覆盖政府、企业、乡村、非遗工坊、博物馆、红色基地等多元场景,让实践队全面掌握雅安文旅与非遗发展现状。未来,团队将结合北航“艺术+数智”优势,为雅安非遗设计年轻化文创、探索数智化传播路径,推动校地合作落地,助力当地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