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经历

参观农高区室内实验室,走进农业科技最前沿

参观农高区室内实验室,走进农业科技最前沿
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7.23日山东理工大学“融绿青东”实践团与管理学院老师一同来到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来参观最贴近黄河三角洲的农业科技纪实。
农高区室内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首先带我们来到了智能装备制造平台,在这里实践团成员看到从1959年到2018年的三代农机技术体系的农机模型,而目前农高区在做的则是第三代智能技术的核心:无人驾驶的智能拖拉机,让农机自身状态能实时感知与控制,农机作业信息实时感知,不同区域农机装备与作业需求的宏观调配,实现农业装备的资源合理配置。经过在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平台的参观,实践团成员们见识到了农机科技的一系列的稳步前行的发展,产业化思路向产学研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转变,也由技术团队、零部件供应商、总装厂商、应用单位共同组建股份制公司,实现智能农机的生产制造。

图为工作人员为老师和实践团成员介绍农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勇 摄
  随后,农高区工作人员带领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益虫资源综合利用平台,来了解当今农业害虫治理的绿色发展方向。从这里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了益虫资源产业化开发中试研发平台的建设,主要内容有开展熊蜂属和昆虫天敌新品系采集、评估与驯化、育种模块设计、全自动规模化生产开发。据工作人员介绍,因为没法使用高浓度的化学农药,农高区推出了与配套使用的产品——捕食螨,可以通过显微镜看到它是透明的晶体状,通过吸食害虫的汁液来消灭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以虫治虫,生物防治。同时新型农药也是农高区生物防治的一部分,平台形成了授粉预防监测治疗四位一体的绿色防控体系。有传感器实时监测,可以通过机器去自主的投喂、喂食花粉、施加糖水、打扫卫生。农高区瞄准未来无人化工厂的建立,这样就可以更加标准化,无人化的去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图为老师与实践团成员在观察捕食螨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勇 摄
黄河三角洲地区存在盐碱地虫害多,育种周期长,产量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由黄三角农高区牵头成立智能繁育实验室,中科院主持设计联合组建育种团队入驻,实验出苜蓿,燕麦,甜高粱,甜玉米等八种植物,6500份植物材料,计划三年内培育苜蓿,燕麦等,耐热耐涝耐旱高产优质特色植物新品系20个以上,新品种五个以上。实践团成员通过观察玻璃实验室内的植株,发现这些植物普遍较矮。工作人员解释道,他们可以通过光照、温度等因素去控制它的生长,它的生长周期短,而且还能限制它的增长速度。目前黄三角农高区搭建起加速育种平台,构建起三级育种体系,变传统田间经验育种为分子设计育种。

图为老师和实践团成员在育种实验室参观杂交种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勇 摄
通过此次农高区参观实践,实践团成员感受到农高区满满的科技创新感,农高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积极转变理念,加快创新示范,在科研平台建设、盐碱地种业创新、特色产业培育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高区将建设成为以盐碱地农业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全国农业创新高地,也将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盐碱地综合利用新模式,为推动盐碱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农高区贡献。

图为老师与实践团成员合影留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勇 摄
 
 
(通讯员 赵君)

社会实践经历推荐

滨海盐碱地,焕发新活力

滨海盐碱地,焕发新活力

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双管齐下,7月23日,山东理工大学融绿青东社会实践团紧跟总书记步伐,牢记总书记教导,前往黄河三

昔日盐碱地,变身优质良田为

昔日盐碱地,变身优质良田为

深入了解东营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生态农业的各项技术的发展,山东理工大学融绿青东实践团与五位老师于7月23日一同前往东营农高区室内

街采民生:三间溪村地毯经济

街采民生:三间溪村地毯经济

湖北大学曼城联合学院赴三间溪村社会实践团队赶往三间溪村,感受地摊文化,体验乡土民情、采访地摊民生。

鱼米飘香,助力振兴

渔米香创新创业团队是稻渔生态发展模式的推广团队,充分依托广东海洋大学的科研力量,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荣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