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经历

曲阜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曲水流觞,酒酿传千年

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是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以酒消愁,是文人墨客“曲水流觞”的雅致,可见,是酒酿技艺支撑了古代文人的风情。曲阜师范大学“弘歌不辍,薪火相传”文化传承实践队于7月5日前往莱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了解古法酿酒技艺,体会酿酒的制作流程,认识如今古法酿酒技艺发展的困境及重要性,从而推动这项非遗向前发展。
古法酿酒采访记录,了解古酿文化更进一步。为了解传统古法酿酒文化,实践队采访了徐氏古法酿酒技艺传承人徐开鹏师傅。徐师傅的祖辈便独创了石河徐氏古法酿酒,酿制的酒曾得到京城达官贵人的一致好评,徐氏古法酿酒技艺后来代代流传至今。对于实践队提出的问题,徐师傅从石河一代的优越地理环境、徐氏古法酿酒的传承、酿酒原材料等方面,做了细致的回答,并针对实践队的疑惑,作出了详细的解释。

图为实践队对徐师傅进行采访和记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彦 供图
参观徐师傅酒厂,深入体会古法酿酒技艺。对徐师傅的采访完成之后,徐师傅带领参观了他的酒厂,并对制酒的具体过程---发酵、蒸馏、装瓶、验收等进行一一介绍,并对各种酿酒仪器及各种不锈钢管的作用进行耐心讲解。

 图为徐师傅对酿酒的制作过程之一------发酵和蒸馏进行介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彦 供图
酒酿中出匠心,致敬非遗文化传承人。作为徐氏古法酿酒文化传承人,徐师傅发挥特有的资源优势和祖传的酿酒技艺,决心酿出品质好、保健康的好酒。据实践队了解,这项徐氏古法酿酒技艺足足有20余道工序。而处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徐师傅表示自己也面临着手艺传承困难和市场销售问题的困境,但是他认为关键的是要做好自己这一代的古酿技艺,勤勤恳恳地做好每一道工序,尽自己所能带领酿酒团队让徐氏酒文化发扬光大,走得更远。

图为徐师傅介绍徐氏酿酒文化非遗。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彦 供图
助力酿酒文化发展,与时代结合展现新思考。在实践的最后,实践队小组对采访记录进行了整理,并开展了交流分享,各成员都有很大启迪: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是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内容,科技迅速发展之时,也正是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时期。为了打开市场,徐师傅在市文旅局的帮助下,成功把石河徐氏古法酿酒技艺列入莱西市非物质文化项目,而且,在生产传统粮食酒的同时,还运用家传酿制烧酒技艺与现代生物科技完美结合,在莱西市首家推出板栗原浆酒。所以,酿酒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消费市场动向,在满足需求中传承非遗。

图为实践队在“姜山徐氏传承古法酿酒基地”标志前留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彦 供图
在古法酿酒技艺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认真进行访前准备,并在采访过程中认真聆听非遗传承人徐师傅的心声,将关键点记录在册。采访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积极进行感悟交流分享,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及其重要性,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为非遗传承提供了可行的方案,例如强化师徒传承机制、创新体验模式、坚持市场与品牌提升等等,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社会实践经历推荐

垃圾合理“分家”,共护碧海蓝天

曲阜师范大学“变废为宝”实践队于2023年6月26日赴山东日照任家台民俗旅游度假村进行走访调研,实地考察海洋附近垃圾丢弃状况。

倡导垃圾分类,爱护绿色荣耀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变废为宝”暑假社会实践队于2023年6月28日前往日照市东港区任家台社区和码头进行走访调查活动,实践队员

垃圾分类进社区,环保意识进人心

为增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2023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变废为宝”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进行有

践行垃圾分类,行动刻不容缓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变废为宝”实践队队员们于2023年6月26日走进日照市东港区任家台,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当地居民对垃圾分类

提倡垃圾分类,做绿色先行者

生态净则文明兴,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23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变废为宝”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进行有关垃圾分

走进乡村社区,引领垃圾分类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变废为宝”实践队青岛片区的队员们于2023年7月2日走进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通过调研街道居民对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