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实践队员带书法班的同学欣赏了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为大家讲解创作背景,走进那段令人动容的历史,娓娓道来。
“天宝14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其兄颜杲卿起兵抵抗。当时的颜真卿,也就是图上的这位书法家,他力守太原,其兄侄守常山。后来,叛军围攻常山,抓住颜季明要挟颜杲卿投降,他坚决不肯,目睹儿子被杀,后来战败城破,颜呆卿大义凛然,以身殉国。颜真卿得知,泣不成声,才写下此篇《祭侄文稿》,来抒发内心的愤懑悲痛之情。”
随后,实践队员沉浸式带同学们走进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一并欣赏了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通过历史故事,孩子们对书法家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明白了“融情于笔,以纸为田”的道理,临写时能够抱有敬畏之心,并借此铺垫三大行书的知识点,丰富学生的书法常识,为后期临摹和学习颜体楷书做铺垫。
练习时间,笔纸墨砚横七竖八地在桌上排开,“墨香华韵”书法班的同学用心体味着行文构字的奥义。实践队员在教学设计时,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摹写的一笔一划中看到王羲之废寝忘食时面带微笑、闭目沉思,体会书法家的心境。作业纸上那一个个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的字渐渐被学生们理解吸收,横竖撇捺似乎被注入了某种力量,在学生们稚嫩的笔下变得更加圆活、立体。实践队员在第一节课便强调“错综变化,疏密变化,通篇贯气“,让孩子们在零星残文间感受千年前一篇篇深邃的作品,与那毫末间充满张力的艺术美感所在。
课堂练习结束后,两位实习队员认真纠正、逐字批改,观察展示的练习,发现优点与不足,对比自己的练习。同时,给学生们比较唐楷四大家笔下的“非”字,知道不同书家笔下“竖”画的不同写法。体会书法的变化之美。
欣赏着行云流水般的纵横笔法,感受着起笔的细腻与笔尖的流畅,“墨香华韵”书法班的同学欲在书法这个战场上凯旋。他们知道,唯有在勾画的攻击和回顿的防守间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