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经历

寻觅客家童谣家训,做传统继承人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赤言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开展“传统继承人”之追忆民间俗语课程

       “福慧双修,星火燎原;赤心相聚,言续情缘”。7月22日,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赤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伍来到河源福星中学支教的生活临近尾声,各类课程都进入收尾阶段。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周乐儿设计、备课和授课的“追忆民间俗语”课程作为赤言队传统文化课程系列的最后一节课,给赤言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画上圆满句号。

       课程伊始,乐儿老师简单向同学们介绍本节课授课的板块和内容,即包括童谣与家训诞生的摇篮——客家生活、童谣的概况与例子、家训的概况与例子,随即进入正式课程的学习。在童谣板块的授课开始时,乐儿老师向同学们抛出问题:“什么是童谣?”并给出“小老鼠上灯台”“上山打老虎”等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童谣,帮助同学们回忆童年时期的歌谣,也给予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何谓童谣”的机会。熟悉的童谣激发了同学们的童年美好回忆,大家踊跃举手填空,将两首童谣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了童谣的基本概念。
图1 赤言队成员周乐儿正在介绍河源客家童谣的历史

       在童谣的基本概念得到理解之后,乐儿老师进一步提出“什么是客家童谣”的问题,引起学生对于客家童谣与童谣的差异点的思考。随后,乐儿老师引入了客家民俗语诞生的背景,即客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生活模式、客家话的诞生与基本概念等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客家童谣和接下来要介绍的家训。
       在学生能够理解客家童谣的概念和特点之后,乐儿老师以《排排坐,唱山歌》为例,带着同学们一起感受和赏析客家童谣的魅力。老师首先播放《排排坐,唱山歌》客家山歌版本的视屏,让同学们整体感受这首歌谣的特点;接着,老师请班里会说客家话的同学,用客家话为大家朗诵《排排坐,唱山歌》,随后带着大家理解童谣中、用客家话朗诵与用普通话朗读时字面意思不同的部分方言字词,以及部分具有深刻意义的客家童谣意象。同学们对自己家乡的方言的重新接受和理解表现出极大兴趣,纷纷举手抢答。在整体学习完《排排坐,唱山歌》之后,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归纳总结客家童谣所具有的内容特点,同学们纷纷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结合老师之前讲过的客家生活背景和《排排坐,唱山歌》的例子进行归纳。

       随着课程进度过半,童谣部分讲解完毕,老师带着同学们进入家训部分的学习。在初步了解了家训的概念之后,老师展示出河源市和平县当地的林寨镇的家训宣传栏图片,让同学们用客家话朗读,感受河源当地淳朴、简练又不失内涵的家训。随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河源家训的文化核心“十德”,也即河源家训中所体现出的客家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和基本道德,是河源客家的社会基本规范。

       在了解了河源家训的基本情况之后,老师以河源“颜氏家训”为例,介绍其来源和历史内涵,分析家训所蕴含的精神和意蕴,由此启发学生对于为官为人的要求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河源家训的认同感。
图2 赤言队成员周乐儿抛出疑问

       在本课程的最后,老师抛出疑问:“为何要将河源童谣和家训放在同一节课进行讲解”,从二者的差异性和相通性两个方面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并再次强调河源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河源当地民间的童谣、家训、俗语等都见证了河源的历史发展进程,是劳动人民的生活组成部分,是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以河源民间俗语作为课程内容,不仅是增长学生对于河源本地文化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唤醒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