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护银行’不仅是一种创新的养老模式,更是一种社会互助精神的体现。” 吴德沛教授强调,“它通过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有助于缓解当前养老资源紧张的局面。同时,这种模式还能促进代际间的交流与理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让养老不再仅仅是家庭的责任,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
作为志愿者代表,徐丹同学分享了自己在 “照护银行” 项目中的实践经历。她表示,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老年人对于关爱和陪伴的渴望,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温暖与感动。“‘照护银行’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养老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我们的服务,不仅能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美好,还能为自己的未来积累一份保障。” 徐丹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共同分担养老责任,让养老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展望未来,吴德沛教授认为,要进一步发挥 “照护银行” 的作用,还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为 “照护银行” 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养老服务中来。同时,还应加强对 “照护银行” 制度的研究和完善,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养老保障的公平与可持续。
此次交流活动不仅为 “照护银行” 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了养老服务创新的重要性。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照护银行” 这一新兴模式将为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