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府谷行:走进农业产业园,探索乡村振兴路

(通讯员 王婧伊 )为进一步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号召,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三下乡志愿者们718来到新府山易地移民搬迁农业产业园,切实参加农业劳动,学习调研农业园农旅共进发展模式,探索乡村振兴道路。

 

据悉,新府山易地移民搬迁农业产业园围绕柑橘资源、乡村文化资源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文旅农业融合模式,充分挖掘当地历史形成“旅游+”方向,作为中间枢纽对接农户和消费者,有效拓宽农产品展销范围,延长产业链。园区负责人强调:“新时代发展农业不能蛮扩大种植范围,要钻精钻深。提高产品价值,更多的是农业软实力。”

 

 跟随负责人的脚步,志愿者们满怀期待地到达了蔬菜大棚基地,一个个大棚像标兵一样映入眼帘。刘书记向志愿者们介绍到,集体经济农业产业园由当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投资建设,总投资约3000万元,占地200亩,共计大棚有100多个。其中,日光大棚大约18座,冬暖室拱棚30座,每个棚产出的收入约10万元以上。

在集体经济产业园内,大棚里的豇豆、西红柿等长势旺盛,村民王阿姨和杨大哥热情地带领志愿者们参观他们家的大棚。刘阿姨告诉我们,大棚相比较陆地种植蔬菜瓜果,能够提前成熟售卖个好价钱,虽然种植大棚非常辛苦,但农民的腰包慢慢“鼓”起来了。村民杨大哥向志愿者们介绍了大棚的构造,棚的两边用纱网来防虫,如遇雨天或气温低,就会用红色的搅膜器把薄膜放下来。通过他们的讲解,志愿者们深刻感受到了隔行如隔山,一行有一行的门道。

 

同时志愿者们了解到,在柑橘种植基础上,交叉种植大豆,可以有效保护土壤生态,抑制水土流失,促进果树生长,抑制杂草生长,防治病虫害。大豆植被层还能在白天高温天气下阻隔太阳辐射而抑制土壤温度上升,夜间阻隔地面有效辐射而抑制土壤温度下降,起到一定“保温”的作用,这样的种植方式形成了绿色安全、健康环保的循环生态体系。柑橘园中央是有机生态鱼塘,灌溉方便,大豆叶可以喂鱼,鱼塘水中的养分又可以施肥土壤。鱼塘垂钓,果园采摘,若管理到位,能实现生态农业效益最大化。

 

新府山易地移民搬迁农业产业园积极探索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路径,让村民积极参与生态农业建设中来,努力实现生态环境维护与生产经营发展双结合双促进,走上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生态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蕴含财富的金山银山,在脱贫攻坚圆满结束进入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如何实现将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是重中之重。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活动,实践团不仅对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有了具体的了解,也认识到助力乡村振兴需要敢于创新,敢于实践,“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乡村振兴需要每个人的齐心协力。大学生也将肩负起身上的责任与使命,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奉献青春之力。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