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在热烈的夏天浇灌透彻平凡的日子

在热烈的夏天浇灌透彻平凡的日子 
府谷的早晨,阳光从云层缝隙筛下来。太阳像夏天的正午,已经很刺眼了,但是气温却像南方初秋的早晨。打开窗,是比空调吹来还要惬意的。我们今天的实践活动地点是在府谷的农业基地里。加缪在他的笔记本里写下了他最喜欢的十个词:“世界,痛苦,土地,母亲,人,荒原,荣誉,贫穷,夏天,大海。”洛尔迦在诗中写到:“我的诗请教了风、土地、大海、月亮,以及诸如紫罗兰、迷迭香和鸟那样简单的事物。”
作为南方人,我没有见过满山的黄土,没有见过成片的高粱,当然也没有见过成片的大棚。我对农业、下地这类的词语基本上停留在电视剧电影的情节中,所以我对眼前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在一定程度上说,或许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遗憾吧。从小远离农村的生活,或许在城市的生活给足了我们便利,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但也让我们不再向前几代人一样,从土地中学习,在土地上成长,对土地有那么深厚的情感。
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风的流动,第一次看到黄色的土地上热烈的阳光。
当然,第一次感受到土地的生命和自然的生机。
而大棚里的农作物,与其说是自然的馈赠,更不如说是农民的汗水。在朱师傅的引导下,我们先后参观了香瓜大棚、西兰花大棚、樱桃树大棚、西红柿大棚等,对每个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需求都有了基本的了解。我们平时见到这些农作物,都是在市场上,而这次可能见到的是一个小花骨朵,是一朵嫩芽。它们都有各自的习性,需要浇灌怎样的水,需要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地上,适合什么温度和湿度,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生长,什么时候收获,都有特定的时间。原来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其中的知识不亚于任何的科学。朱老师是这个农业基地的技术指导,他对这个农业基地的每一个大棚的农作物有着全面的把握和认知。
我们参观到育苗大棚的时候,一个志愿者问:“朱老师您会育苗吗?”朱老师笑着说:“这里整个农业基地的大棚种植技术都是我教的,我当然会啦!”然后他给我们演示了一遍育苗的全过程,从刮盘、点穴、下种子等各步骤,详细的说明了育苗的注意点。同时向我们诉说了他的个人经历:
他从24岁,1991年开始搞这个大棚,那时候中国刚发展大棚的,他是当时村里第一个开始种这个大棚蔬菜,他们村就一共发展了四个,他们是合伙干,他是第一个他自己一个人干一个大棚,当时那个大棚很少人管,干了几年大棚以后,后来慢慢发展得越来越多,后来他就开始给府谷的农业基地做技术服务,主要是技术服务的过程中遇到难题,经常和各种专家教授在一块讨论交流,也因为经常交流讨论,他们发现了新的问题,比如病虫害各方面、管理措施等,后来因为他经常去各地学习,2003年农业基地给他专门配了一个面包车,给他专门做了一些满足实际需要的帮助;2007年,他来到府谷,当时是夏天的时候,那时候温差小,就在西边建了几个大棚,第一年他亲自育苗,实验成功,在那以后他在府谷呆了很多年,后来看到府谷他们建的这个大棚,也有长处也有短处,他自己总结了经验,第一次研究一个温室大棚,在这里的气候温差特别大,于是他自己总结经验,在那个温度低的地方直接建了一个新发明的那个大棚,之前在山东的建的大棚冬天不用烧暖气不用加温,各种蔬菜都能正常生长,府谷这边的条件气候与山东不一样,这边温差特别大,管理也有所区别,这边耗费的整体上较大。朱老师也仍然一直在学习专业技术,在农业种植这方面遇到问题,就会去和蔬菜专家学习,探讨经验。
看起来这么朴素的农民,却有着这么多的知识和这么丰富的人生经历,我们对朱老师不仅表示了感谢,更多的是钦佩和尊敬。
钦佩平凡的人生中有这么多的热烈,钦佩他人生中那么多的夏天,用汗水浇灌了生命的绽放和盛开。(通讯员卢静)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