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心得

红色湘江,在水一方

        2023年7月8日,为积极响应“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专项项目,传承红色精神,展现社会学类专业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品质,华中农业大学浪遏飞舟实践小队来到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头,对望一代伟人毛泽东,探寻历史与风物中的红色血脉。

       湘江无声,承载着滚烫的历史,数百年如一日向北流淌。静水流深,回望历史长河,伟大而悲壮的事业似乎总和水有关。“当时漫筑台千尺,争似歌风地步高”,202年,楚汉之争,西楚霸王项羽败亡,自刎乌江,刘邦建立汉朝。“眠床便作吹箫客,烟室争为安乐窝”,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先后攻破虎门、广州,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以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告终,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
       立足湘江,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游人来往如织、络绎不绝。年轻人挑选对比着最佳角度,想要记录下这心潮澎湃的一刻。母亲抱着孩子,伸手将青年毛泽东雕像指给孩子看,孩子随着母亲手指的方向,用稚嫩的童声唤着“毛爷爷”。身着军绿的老人被年岁压弯了背,眼神却是炯炯有神,三五成群地回忆着以前在军队里的那些故事。
       波光粼粼的水面留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闭上眼,仿佛能看到“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奇景。这首《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彼时的他离开故乡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农民运动,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革命的风浪、时局的迷茫并不能击垮他,激浊扬清的志向却如浪花般腾空而起,他提笔写下这篇文字,一腔报国的愿望几乎要与天同高、与日比肩。
 
       那个时候的毛泽东怀着踌躇满志的心情,未曾想到命运再次与湘江交汇之时,竟是红军长征进程中最为惨烈的一次失败——湘江战役。那是在湘江的发源地广西,1934年,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中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将士们浴血奋战、流血漂橹,几乎把湘江染成红色,人员也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死伤惨重。
       时至傍晚,大江静谧地吞吐着日月,人群熙攘,江边欢笑声不绝,气氛热闹。晃眼间,落日把江水染得似金黄,又似鲜红,仿佛用色彩在诉说沉重的历史。“一草一木一英魂,一山一石一丰碑”,在江水流动中触摸历史的荣辱兴衰,方知今天幸福的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
 
       湘江是水,却燃烧着中国革命不灭的火种,闪烁着红色基因不变的光芒。我们所立足的湘江之畔、橘子洲头,是一代伟人和前仆后继的先辈们用血肉铸成的,立足在这样一片土地上,“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们也应时刻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时刻准备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红色湘江,在水一方

2023年7月8日,华中农业大学浪遏飞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被誉为“革命摇篮,伟人故里”湖南省,奔赴长沙市橘子洲头,对望一代伟人毛泽东。

新时代照耀非遗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需要广大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

点亮小小花灯 “遗”耀璀璨千年

点亮小小花灯 “遗”耀璀璨千年

潍坊7月23日电(通讯员 史佳敏)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价值追求,拥有无限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为了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