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心得

西外青年三下乡 “情暖桥南镇,共'童'享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情暖桥南童心,筑梦美好未来

       西泽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和艺术价值。2008年6月7日,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12月,西泽竹编入选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讲好家乡的故事,促进乡村振兴发展。2023年“云西泽”小队前往云南省曲靖市西泽乡展开为期六天的社会调研活动。实践队成员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为切入点,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尹德飞、李玉连的引导下,开展了访谈村民和传承人、问卷发放调查、学习制作竹编艺术品、游览当地相关旅游景点,比如三台洞、大龙潭等等一系列活动。为了探索新时代背景下西泽竹编的文化内涵和发展潜能,团队运用多种调研方法探究竹编产业的发展模式,了解在机械化时代下非遗竹编技艺传承与产业发展现状,浅析发展困境与潜能,从而推动旅游产业、特色农业、竹编非遗产业融合发展。经过调研,实践队发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该结合数字化技术手段,探寻数字赋能非遗工艺助力西泽竹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助力非遗走文化和经济双赢之路。
      “云西泽”小队前期进行问卷制作以及访谈问题设计,详细制定实践计划。根据前期实践规划,团队于7月25日—7月26日前往曲靖市会泽县考察西泽竹编进社区的活动。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当地政府号召贫困群众和弱势群众进行竹编手工艺的培训学习,实现社区居民有一门手艺养活家庭和社区再发展的愿景。7月27日—7月28日,团队前往西泽乡参观了西泽竹艺协会,考察西泽当地农产品——葡萄、西瓜和柿子,在当地发放调查问卷和进入西泽戈平村访谈村民等。7月29日—7月30日前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尹德飞工作室和云南大学实践队一起参观竹编展馆以及访谈传承人。在为期六天的实践调研活动中,采访尹师傅时了解到他也曾尝试通过抖音等网络线上宣传,奈何自身时间和技术条件限制,但效果并不明显。团队发现西泽竹编产业发展存在发展自生动力不足,传统手工艺无法适应市场变化,技术传承方面后继匮乏,技艺传承人存在断代等。
根据发现的问题,本团队提出西泽竹编新的发展模式:一是采取“非遗+n”的发展模式,通过“非遗+产业+乡村振兴”,将传统手工艺与时尚,文化,生活相结合,让竹编在传承中走出特色产业路。二是从中高端艺术品和常态化产品两大类入手,将艺术路线和生活路线结合发展。三是需要多方进行联合支持发展,即提出“农文旅政校企”联合发展模式。从竹编产业发展模式、竹编产品特色服务和竹编发展举措改进层层递进,推动西泽竹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
       西泽竹编有着横纵交错的自然之美,是记忆中的乡愁。西泽竹编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团队将创新销售模式销售西泽当地竹编产品和农产品,将助农落实在实处。通过非遗竹编创新性发展,抓住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文化经济发展双赢路。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参加“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有感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这次下乡活动使我受益非浅。我坚信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必须要有很好的实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