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实践中接触社会、增长技能,为尽青年挺膺担当之时代责任蓄力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感悟
2024年长安大学资源学院“文化促进旅游兴,助力脱贫致富路”实践队梁海博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在今年暑假,我参与了在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考察乞巧文化对当地发展的影响,期间还深入了解了当地的非遗文化和旅游资源。通过为期几天的实地调研,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一.实践成果
实践的第一天,我们对西和县进行了走访调研。了解到,乞巧文化在当地居民中具有深厚的根基,他们对这一文化的了解程度普遍较高。我采访了在乞巧节期间举办的土特产专卖会,发现这一节日带来的巨大机遇显而易见。乞巧节的庆祝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还为当地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高的流量和更优的环境。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农特产品售卖人员
作为地质学学生,我们还专程前往云华山风景区。云华山的丹霞地貌令我印象深刻,我和同专业的同学们向路人们介绍了相关的地质知识。这一经历不仅加深了我的专业知识,也锻炼了我的交流能力。
图为实践队员在向前来参加乞巧活动的当地少年介绍此地丹霞地貌地质景观
此外,我参观了红色纪念馆,重新体会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故事,深受感动。这段历史使我更加坚定了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西和纪念馆
在宁家村,我们探访了当地的仰韶文化,并与镇长讨论了乡村振兴的对策。镇长提出民宿发展是未来的重要方向,我们则建议在民宿发展前期需要有较为长期的旅游产业支撑,需要更好地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双方的交流富有成效,也为我们未来参与类似的乡村发展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实践队员与宁家村书记宁振弟探讨当地发展状况
之后,我们还去西和县第一中学,在学校高三三班进行了乞巧文化普及和问卷,了解了同学们对家乡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增强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认可程度,同时我们还与三班同学们进行了学习上的交流,解决了一些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上的困惑和问题,并建了学习交流群,给同学们之后再与我们沟通交流学习方法的机会,最后我们还向这群高三学子介绍了美丽的长大校园,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励他们向着更美好的大学生活继续前进。
图为实践队员与西和一中高三三班同学合照
最后,我们参加了当地的非遗文化展会,见到了许多具有潜力的非遗传承项目。特别是一个自学直播、研发蜂蜡制品的老爷爷,他的乐观和创新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被激励着,也希望能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在非遗会展上与养蜂老爷爷采访对话
二.实践感悟
通过这次实践,我认识到甘肃省西和县依托乞巧文化建设的文旅产业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显著,值得正在以当地特色文化为支撑发展文旅产业的全国各地借鉴参考。当地产业建设主要以“高参与度,高组织度,高宣传度”为特点,乞巧文化不仅是当地现如今乡村振兴所依托的产业支撑核心,更是萦绕在当地人心中的乡愁和文化瑰宝,是当地人普遍接受认可的传统习俗,较高的参与度更为前来当地参观的人员以浓厚的节日氛围,不觉中为宣传节日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当地积极组织开展了多个文化节活动,在各个广场上开展节日庆典,从最早的晚霞湖单一会场,到现在各个广场、各处场馆都有活动开展的踪影,同时,除了本身节日外,如西和博物馆、西和纪念馆等场所也在节日期间举行了志愿者讲解等活动,让前来参与节日的人也能来博物馆观赏,极大的丰富了游客们的游览去处,同时还有全国书法展会等活动来此地开展,组织程度可见一斑;此外,高宣传度也是当地发展产业的一项法宝,多家媒体如陇南西和发布、西和传媒等当地媒体争相宣传各大活动会场,活动进行全程直播录播,让人们在线上就能对活动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认识,从而引发人们来当地参观的热潮,由此可见,西和县乞巧文旅产业发展带动振兴不是偶然,而是当地各级单位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一步一步总出来的新时代文旅产业发展之路!
同时,我也明白了与人沟通的重要性,未来我会积极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这次实践不仅让我对西和县乞巧文旅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新发展形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今后我要牢记此次实践带来的收获,在学习生活中鼓足干劲,牢记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