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心得

困境中探寻转型曙光

发布时间:2025-02-05    阅读:
  1月19日至25日,在全国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潮下,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乌金焕绿,‘炭’寻未来社会实践队”奔赴济宁市煤矿的调研之旅。此次经历,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矿区发展深刻认知的大门,在探索与思考中收获了满满的感悟。

前期筹备:磨砺思维,奠定基石

  筹备阶段,团队围绕“济宁矿区可持续发展路径剖析”主题展开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我们查阅大量资料,深入研究济宁矿区的历史沿革、产业结构及生态环境状况,力求精准定位调研方向。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时,反复斟酌问题的合理性与针对性,从矿区居民的生活细节到煤矿企业的生产流程,从环境治理的难点到经济转型的痛点,每个环节都经过细致考量。这个过程不仅考验了我的信息搜集与整合能力,更让我学会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地审视一个产业区域,为实地调研筑牢根基,犹如在黑暗中绘制出清晰的导航图,指引后续行动。

实地调研:直击现实,触动心灵

  踏入济宁矿区,所见所闻令人揪心。矿区周边社区,土地塌陷使房屋开裂、农田荒芜,居民们无奈地诉说着生活的变故。曾经肥沃的土地如今难以耕种,农作物产量锐减,经济收入直线下降。煤炭市场的低迷让依赖煤矿的化工厂纷纷停产,失业阴霾笼罩着这片土地,青壮年为谋生计背井离乡,只剩老人儿童守望家园。而在煤矿井下,工人们在恶劣环境中默默劳作,昏暗潮湿、粉尘弥漫,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们疲惫不堪,部分工人眼中流露出的迷茫与无奈深深刺痛了我。但也有工人坚守岗位,对未来仍抱有一丝希望,他们的坚韧成为矿区艰难前行中微弱却顽强的光芒。这一切都直观地展现出济宁矿区在传统发展模式下深陷的困境,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产业转型对于这片土地和这里人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如同一记警钟在心头长鸣。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采访矿区居民。

转型探寻:剖析根源,寻求突破

  调研后期,对收集资料的梳理分析成为关键。济宁矿区的问题根源在于长期过度依赖煤炭开采这一单一产业,在市场波动和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双重夹击下,脆弱的产业结构不堪一击。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煤炭开采经验和一定的产业基础,部分煤矿具备先进的设备与技术人才。基于此,我们提出转型策略:大力推进智能化开采技术应用,降低人力成本与安全风险,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引入清洁生产技术,在煤炭加工环节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绿色生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利用矿区闲置土地与劳动力资源,发展新能源、生态农业、煤炭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产业,构建多元产业体系。这一过程让我明白产业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精准诊断、对症下药,科技创新与绿色理念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是推动矿区重生的核心力量,引领我们从迷茫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青春使命:肩负担当,共筑未来

  此次社会实践,于我而言是成长的洗礼,更是责任的唤醒。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能仅仅是旁观者,而应成为参与者、推动者。济宁矿区的困境是时代发展的一道考题,我们用脚步丈量、用思考作答。通过调研为矿区转型贡献智慧,虽力量微薄,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坚信,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济宁矿区定能摆脱困境,实现从传统煤炭产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华丽转身,让这片土地重焕生机,在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而我们青年也将在这一伟大进程中持续发光发热,践行使命担当。(通讯员 宋甲怡)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点亮童心,传承门礼之光

在山东省潍坊市的社区内,一场以门礼知识传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正有序展开,我有幸作为志愿者参与其中。此次活动并非单纯的知识传递,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