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总结

石大学生学习党史,走进秋收起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参观了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馆和胡耀邦故居,重走革命路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使命感和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进入秋收起义纪念馆,一天的参观在党员们宣读正气凛然、庄重神圣的入党誓言中开启。走入二楼陈列馆,秋收起义的全过程被完整的展现出来,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在陈列馆的墙上随处可见,墙壁上革命家的图案个个都栩栩如生,都展现了他们吃苦耐劳、为了武装斗争胜利坚持到底的精神,我们也被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所感染。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此地会师,开辟了第一个在农村的根据地,是探索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伟大开端,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自己的旗号,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面军旗(带有镰刀、斧头、五角星的工农革命军军旗)的诞生。看着纪念馆的陈列,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以及秋收起义场景展示,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革命前辈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不怕牺牲、矢志奋斗的坚定信念。战火硝烟的岁月已经远去,为中国革命伟大事业鞠躬尽瘁、流血牺牲的共产党人我们一个也不会忘记,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激励我们在闪闪发光的党徽下勇往直前,迈步新征程。
接着来到胡耀邦故居,胡耀邦同志生于1915年,享年74岁,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胡耀邦纪念馆,随讲解员讲解和文物展示,了解了伟人胡耀邦的一生,重温他主持的“平反冤假错案”和“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始终坚持“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经常深入基层,足迹遍布1600多个县、主张“藏富于民,让人民富起来”等一系列事迹,更深切感受到他为国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因他的努力,300多万人得以从冤假错案中平反,55万“右派分子”因其而被正名。在胡耀邦故居有一副对联,是“屋矮能容月,楼高不染尘”,既是胡耀邦一生的写照,也启发我们在生活工作中要恒怀感恩与宽容,善始克终,勿忘初心。胡耀邦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是光辉的。要学习他伟大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要学习胡耀邦同志忠于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胡耀邦同志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具有忘我工作的热情和勇往直前的干劲,始终不知疲倦地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我们树立了共产党人始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共产主义理想不懈奋斗的榜样。为我们树立了共产党人始终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榜样。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响彻中华大地70多年最昂扬的旋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历经沧桑得出的根本共识。鸦片战争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为了改变国家被奴役、被欺凌的境遇,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各种政治力量接连登上过中国的政治舞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唯有中国共产党勇担历史大任、团结带领人民,根本扭转了内忧外患、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战贫战疫的壮阔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我们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也是风雨来袭时最坚强的主心骨。学史明理,就要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搞清楚我们党为什么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为什么能领导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领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领悟“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进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通过参观和学习我们要加强党史学习和教育,努力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长期实践中,深化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
学史明理,从“光辉起点”体悟党的艰辛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