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总结

烟台学子三下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黄河入海口和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近年来,市政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高度政治自觉主动担当作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1.东营市黄河流域发展成就显著
(1)护好大河之洲,安稳候鸟之家。黄河口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构建生态廊道、生态岛,形成了不同水深梯度的空间格局,增加了鸟类栖息地多样性。鸟类由建区之初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2)深入开展“湿地城市建设”行动。实施湿地保护,恢复黄河与湿地的水系循环和地表径流,建设湿地内部水系调蓄设施,提升湿地生态蓄水保障能力,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入选“中国六大最美湿地”。
(3)建立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为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有关法规日臻完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东营市湿地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法规陆续出台,生态保护被纳入法治轨道。
2.东营市黄河流域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
(1)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由于东营市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其湿地淡水资源主要依赖于黄河水的补给,但随着黄河流域工农业、生活用水的增大以及极端干旱气候频发,黄河入境水流量减少,由于缺少足够的淡水资源,依赖于淡水湿地生存的生物物种的种类及数量不断减少。
(2)外来物种入侵治理任务紧迫。互花米草仅在东营市生长面积已达三千公顷,对黄河三角洲沿海滩涂湿地、潮间带等生物多样性和鸟类栖息地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据考证,黄渤海沿岸滩涂多地也呈现互花米草爆发趋势,对整个黄渤海滩涂生态平衡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迫切需要治理。
(3)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东营市黄河流域地区经济发展资源型、重化型特征较为明显,大多处于产业链条中低端,产业集中度不高。创新发展能力不足,新兴产业引领作用不够,文化旅游质量效益亟需提升,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
3.东营市黄河流域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
(1)坚持标本兼治,不断推进水生态建设和保护。生态和水相辅相成,有了良好的生态,涵养水源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有了水资源,良好的生态就会得到保护,就会形成水资源的自然循环。一方面,要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把治水与治土改碱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植树造林增绿,加快湿地恢复治理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另一方面,要加强水污染治理。利用环境约束的倒逼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控,加大对偷排漏排的处罚力度。
(2)加强互花米草治理工作,维护生态系统安全。贯彻落实“分区治理,精准施策”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刈制+梯田式围淹等综合方式治理,开展互花米草刈割、翻耕、植株清运工作。全面勘察治理效果,对治理不彻底的区域进行巩固治理,梳理总结经验,提炼形成互花米草治理的东营模式,建立长期预警监测和防治机制,阻止互花米草入侵。
(3)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 。坚决做好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传统产业全产业链整体跃升,培育形成新动能基础力量。将“黄河”“海洋”“石油”“孙武”等文化基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东营篇章,推动东营市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通过这次实践调研,实践队看到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不足和短板,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在于保护,黄河流域的发展有更大潜力等待发掘。队员们更加坚定了保护黄河流域的信念,凝聚青春力量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黄河流域的保护与发展中去,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论”新知新觉,关照时代精神

“论”新知新觉,关照时代精神

安徽财经大学华兴队在暑假期间通过线上会议、进校园进行流动宣讲以及进行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进行暑假社会实践调研